北京新闻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读创副刊冬天的怀念
TUhjnbcbe - 2023/6/5 21:19:00

梁雨钝/文

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秋天的温婉已然退去,冬天悄悄的来了。

一个多月前,看到他的生活照,还很有精气神,此前和他通话,仍是思路清晰,中气十足。梁超老人家今年已届九十,已是鲐背之年,突然听到他逝世的消息,即便知道老人是安然故去,仍是怅然良久,感念尤多。

▲梁超先生

游击队小*:因为饿肚子而走上革命道路

他出生于年,家庭贫穷,只读过两年私塾和几个月保校,在保校认识了革命老师陈培,参加了粤桂边纵队游击队,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年,他16岁,走上了革命道路,次年,加入了共产*。为什么要参加革命?因家贫常常饥肠辘辘,参加革命起码有饭吃,就算被敌人捉去枪毙,做个饱*死也比饿死好。他们夜晚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常常爬进去国民*乡公所后背墙写标语,“打倒蒋介石,我们有饭食”。白天是农民,夜晚是共产*,他负责通讯联络,宣传、支前和接收等工作。

年解放,他被安排在梅茂县公安局工作。50年代初吴川县第一次*代会,他是*代会资格审查小组七人成员之一。肃反、审干、整风时,是县委办公室*支部青年委员,教育、文化、体育、卫生战线*组长。

小园丁:吴川一中*团工作的创建者

年,他接受组织安排到吴川一中工作,负责组建学校*团组织工作。后入省教育学院*治专修科学习,毕业后又回到吴川一中工作,以学校人事秘书之称,兼学校*支部书记。

在吴川一中健全*组织后,他向县委提出“积极慎重”在中学学生中发展*员的建议并得到批准。在长达20多年*团工作中,他充分发挥*团组织工作的作用,积极发展优秀学生加入*组织,如曾任华南地区(五省)核工业局局长李国华,曾任外交部副部长、中央委员、国务院外事办主任刘华秋,曾任广州*区工厂物资管理局长柯观生,曾任华南理工大学*委书记、广东省委高教工委*组书记的庞正,曾任广东工学院数学系主任吴维汉,曾任省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茂名市人大主任、阳江市委书记林华景,曾任北京市城市建设学院系主任陈培荣,曾任大亚湾核电公司*委办主任、核电专家林锋等等,这些当年的优秀学子,都是当年经他发展为*员,或培养为入*对象。

▲年,梁超和学生李国华(曾任华南地区核工业局局长)、刘华秋(曾任外交部副部长、国务院外事办主任)、柯观生(曾任广州*区工厂物资管理局局长)、陈培荣(曾北京市城市建设学院系主任)合影。

除了在*治上关心学生,他还在生活上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引导学生,教书育人,乐于助人,对学生关怀备注。曾任北京市城市建设学院系主任的陈培荣教授,是烈士的遗孤,高中阶段学习成绩不理想,他便动员他自动留级高二,打好基础,再升学。学生李国雄升入大学,再到空*学院,因身体不适应,转到地方工作,他又帮助与大学联系,使他回兰州大学化学专业读书,后分到防化部队,师级干部退休。

他常常自谦地说:在学校工作,当了小园丁,为学生的成长施肥、淋水,做了一些工作,尽了一些责任。但五六十年代从吴川一中培育输送到各地的大批学子中,莫不留下他的烙印,可谓桃李门墙,不计其数。“海内人望,不惟桃李满天下,且故旧门生身居显要。”吴川县曾有一段时间九名县委常委中,有五名是他当年推荐到大学读书的学生,年他新居入伙,五位常委合送一个千里马的“时辰钟”给他,以感激当年培育之恩,一时传为佳话。

大批同学都在他的帮助下走上了国家的重要部门工作,这些他当年的学生,大部分与他保持着长期亲密的关系。一九九五年他离休时,时任华南地区核工业局局长李国华曾赋诗相赠:

智勇当年革命时,修身治学两随之。

功成身退存高远,气正清风志不移。

从解放后到年,他辅助李振海校长近20载,吴川一中**领导班子工作协调,教师团结,战斗力强,在湛江地区13个县市中各项指标均名列前茅,享誉粤西。

拓荒者:从实业岭再回吴川一中

▲年中国共产*成立周年之际,梁超先生获颁“在*50年纪念章”。

俗语云,人望高处走,水向低处流,他说他要甘当“水”。年,他主动要求到振文中学去,农村有广阔天地,振文公社人口多,生源多,他希望在公社中学实现自己的办学理想;年,吴川县分公社分中学,他又志愿到小的樟铺中学实业岭办学,认为那里是个花果山,有奔头,准备在那里干到退休。

年,文革仍在肆虐,教育战线在所谓反回潮中,老师被当作“臭老九”,很多老师仍在靠边站,很多学校不敢使用好的老师。他公开提出“湖南臭豆腐,知识分子臭老九”,指出臭豆腐虽臭,但吃起来好吃,老师被称臭老九,但专业、实用好用,学校是文化宝库,教师是宝库中的财富。他向教育局提出要请一批老教师到振中来任教。时任教育局领导问他怕不怕?他答:按知识分子使用*策,别校不要,我要,我欢迎使用,若有错误,我最多回家耕田。因为他敢于使用好的老师,振文中学除了吴川一中外,在全县各中学中师资水平是最好的。由于师资质量高,新老教师积极性高,在年文革后第一次升学考试,在全县16个镇考场,振文考场升学率最高,当年樟铺中学有两个应届高中毕业班,其中一个班44人参加考试当年被大、专、中技录取了19人。

年,李德中从县教育局长任上调入吴川一中当校长,他向县委提出的条件是,调梁超回一中协助工作,他才同意去上任。县委同意他的要求。于是,在离开一中八年后,他回到吴川一中任*支部书记兼副校长。是时,吴川一中刚被恢复为县重点中学,百废待举。在一中的三年时间,他雷厉风行,办学生饭堂,建宿舍,建运动场。吴川一中于年春开建运动场,但八年未见成效。他上任后,发动全校师生自己动手开展义务劳动,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建好使用。创造了花2千元建0米长学校围墙,贷款5万元,围墙建商场,两年还清贷款的奇迹。

白手起家:吴川广播电视开基立业者

年,时任中共吴川市委宣传部部长杨振泉向县委提议调他到广播站组建电视局,从此,开始了他10年的广播电视事业的创业生涯。他到任时,只是有一纸任命书以及原广播站的一班人马,真正的白手起家。

他充分挖掘各级岗位上的吴川一中校友资源,敢字当头,“洗湿头”争取各方支持。从队伍建设开始,招考播音员,选送人员往北京、广州等地学习,增添设备,改善工作条件,提高播出质量,提高收听率等等,集中精力,筹谋资金,抓基本建设打基础。

在获知省微波总站计划在粤西建微波站并选址化州的消息后,他向县委领导汇报获得支持,途中截迎省广播电视厅的领导和工程人员到吴川,陈述利弊,请求把微波中转站定点在吴川,最后获得省厅同意在吴川建站,为吴川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争来了主动权。

兴办广播电视事业,千头万绪,但县财*仅给开办费3万元和征微波站的地皮费4万元。但就是靠这点资金撬动,他折冲尊俎,上下活动,运用各种资源,争取各级支持,艰苦创业,硬是打下了吴川广播电视的一片江山。

当时,他自己编了一段子来自嘲自励:

左手打着现代化,右手拿着乞儿箪,嗓子喊到哑,膝头跪到崩,我们不怕丑,脸皮厚,抹去汗水又去求。

就是凭着这股精神,几年间,他带着干部职工,在地方财*没有拨款的情况下,先后兴建了微波站及三层机房楼、办公和职工宿舍综合楼、职工宿舍楼及有线电视转播台。年开始把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微波站、三台一站通过微波全方位转送,覆盖全市各镇农村,通过卫星地面接收站发展到有线电视。为全县广播系统40多个职工全部转正入户。年,吴川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年10月,吴川县在粤西地区首先试点安装有线电视。年7月,吴川县在全省率先转播香港电视。年,吴川广播电视局获评吴川县改革开放十年10个先进单位之一。、年,连续两届获广东省广播电视系统职代会先进单位、他本人也连获全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梁超先生

他一生乐于助人,帮助过无数革命战友、同事、学生,却从不求回报。他生性豁达乐观,浮云不系,造化无为,始终奉行16字真言:淡泊人生,知足常乐,无欲无求,低碳(调)生活。常自言:“富不到天,穷不到底,清茶淡饭度日辰,保持青山看世界”,“忍得人心,闹失人格”。他生前遗言身后不要发丧,丧事从简,可以海葬江葬,不可滋扰亲友。老人家逝世后,全国各地的亲戚、朋友、同事、学生闻讯后纷纷要求参加告别仪式,家属致谢后全部劝退了。

老人家生前对故乡念之系之,为家乡架桥修路贡献良多。12月11日,老人家*归故里长岐镇传趾村,全体村干部及村民们闻讯自觉来到村头,恭迎老人回乡。

乡愁从此不再愁,*归故里从此眠。

悼梁超

人生如寄九十年,还愿天国作神仙。

浮云不系任超然,造化无为事由天。

立言立德广施教,善谋善*为广电。

节亮风清虽曲尽,焚香长吊忆先贤。

年11月26日闻梁超逝世后作

审读:孙世建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创副刊冬天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