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编辑人才应具备人文素养、技术素质、营销意识、*治觉悟,其中,*治觉悟、人文素养不可或缺。
规模持续增长的数字出版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专业的人才队伍。10月27日,第十一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期间,在北京印刷学院联合全国高校数字出版联盟、北京地区出版社人力资源管理负责人联谊会举办的数字出版人才论坛上,来自学界和业界的代表共聚一堂,围绕数字时代对人才的新需求,以及如何培养高质量的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展开深入交流研讨。
对数字出版人的价值观教育最为重要
数字出版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北京印刷学院*委书记高锦宏在本届数博会主论坛上的主题演讲中提到,数字出版人才应该厚植民族情怀,与*和国家同心同德;扎根出版行业,与业态发展同步同频。具体而言,高校应该培养既能准确把握*对意识形态和宣传文化战线的总要求,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运营能力;既要对出版事业的责任和使命有所担当,还要对媒体融合的趋势和发展有判别;既有坚定理想信念,又具有媒体融合核心能力的应用型出版人才。
“在数字出版教育中,价值观教育应该成为最重要的一环。价值观出现了问题和偏差,技术会变成恶的帮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周蔚华说。
在周蔚华看来,作为数字出版培养对象的出版人或未来出版人,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坚持科技伦理,此外要有职业道德修养,遵守职业规范,遵循《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和《中国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北京(山东)斯麦尔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郑铁男也认为,互联网下编辑人才应具备人文素养、技术素质、营销意识、*治觉悟,其中,*治觉悟、人文素养不可或缺。
人才已成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瓶颈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秘书长李弘表示,近年来,我国在推进数字出版人才评价和职称改革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取得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年,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首次将互联网出版单位从业人员纳入考试报考范围。年,北京市试点开展数字编辑职称考试和评聘工作。年,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新闻出版单位高级职称评审工作中首次提出了数字编辑相关职称的评审规则。
高校近年来也在培养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北京印刷学院数字出版专业负责人张新华说,年教育部本科备案目录增设“数字出版”专业,目前全国有22所高校开设数字出版专业。
不过,与会嘉宾也谈到数字出版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原社长谢寿光在演讲中说:“目前传统纸质出版仍稳稳占据行业的统治地位,各出版企业的营收主要还是来自纸质图书。中国领先的出版社数字出版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也达不到20%,而发达国家出版公司这个比例大多在60%。”他认为,对此现状,可以从多个维度做深入分析,而缺乏数字出版融合发展专业人才是从任何一个维度分析均无法绕过的因素。
李弘认为,数字出版的业务组织形式、成果评价机制、绩效考核机制没有成熟的体系。例如,传统出版单位针对数字出版业务评价标准缺失、考核激励措施不到位;新兴数字出版单位数字出版业务岗位设置、组织管理体系和业务能力要求不明确;数字出版从业人员职称晋升渠道不畅、评聘体系和程序不明确,各级领导及人事管理部门重视不足。
建立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制度体系
如何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出版人才队伍?怎样破解当前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会嘉宾也各自提出了对策。
谢寿光说,应该根据数字出版、融合发展的专业要求,建立数字出版编辑专业化培训、使用、考核、激励等制度体系。他建议加大数字出版、融合发展专业硕士招生力度,并鼓励有条件的出版社和出版集团设立博士后工作站,从而缓解和满足出版行业对融合发展的多层次人才需求。他还提议把出版学科、信息管理学科纳入新文科建设范畴,着力构建适应数字出版、融合发展需求的学科体系、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
李弘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制定数字出版产业的“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明确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分期分批选拔和培养一批数字出版高端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二是推动建立传统单位数字出版业务评价和考核激励体系,可以每年选择部分单位进行试点,条件成熟再推广施行;三是推动编辑系列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辅导教材和考试评价实践性改革;四是在现有编辑职称序列中制定符合数字出版人才实际情况的评价体系,畅通数字出版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
资料: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左志红
编辑:徐诺
上观号作者:书香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