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闻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岁月如河记八路军女战士柯棣华的妻子
TUhjnbcbe - 2023/7/12 20:25:00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大夫,年10月9日生于印度,年9月参加印度援华医疗队来华。年2月到延安,医院工作,次年到晋察冀边区,担任白求恩卫生学校教员,后医院院长。他在中国工作期间,结识了一位中国姑娘并与之结为伉俪,一时被传为佳话。这位中国姑娘就是郭庆兰。

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年,我曾采访过79岁的郭庆兰,当时她精神很好,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小得多。她家中的客厅里,挂着柯棣华的遗像,望着遗像,郭庆兰满含深情地谈起往昔的岁月……

成长为一名抗日青年

郭庆兰原籍山西汾阳县。她的生身父亲,在她刚满一岁时就离开了人间,母亲靠给人做针线活维持生活。后来带她改嫁到郭家。母亲喜欢有学问的人,思想上比较开明,她不仅没有给庆兰缠脚,还送庆兰上了学堂。

医院护士学校。毕业时,正值“双十二*变”,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浪潮此起彼伏,庆兰的思想也随着抗日的风帆确定了航向。庆兰奔赴北平,找到小学同学杜若。杜若是燕京大学的学生,参加过“一二–九”运动,是地下*员。庆兰请求杜若把自己介绍到抗日前线去。

年5月初,杜若介绍庆兰认识了新西兰人凯瑟琳–霍尔。她是北平基督教会中华圣公会在曲阳县一所诊疗所的护士,也是共产*的地下交通员,她每两个月到北平领取一次医药器材送给八路*。凯瑟琳–霍尔有英国护照,在日本占领区可以自由通行,后来日本人知道她在为八路*做事,便把她驱逐出中国。回国时,宋庆龄接见了她,他为八路*作了许许多多的事情,解放区的*民都非常喜欢她。

5月9日,凯瑟琳带郭庆兰离开北平,来到了解放区。

万里姻缘红线牵

“印度友人柯棣华大夫,积劳成疾,全*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这是毛主席在年为柯棣华的题词。那么,郭庆兰是又是如何和柯棣华相识,他俩的这段万里姻缘又是怎样牵在一起的呢?

庆兰到解放区后,先在晋察冀边区*民医务所工作,她迫切要求分配她到前线去救护伤员。后来因白求恩卫生学校急需教员,庆兰被调到学校,为抗日前线培养护士。

年6月21日,晋察冀边区*民举行白求恩大夫陵墓揭幕式。在揭幕式上,庆兰见到了代表印度援华医疗队向白求恩陵墓献花圈的柯棣华大夫。只见他中等个,印度人那种黑黝黝的发亮的面孔,两只深陷的大眼睛炯炯有神,一身延安式的灰色八路**装,使他显得十分英俊。印度小伙子的形象在庆兰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柯棣华不久和印度医疗队的巴苏华大夫也被派到白求恩卫生学校工作。两位大夫和一位翻译骑着高大的战马来到了卫校所在地葛公村。庆兰一眼就看见走在最后边的那一位是柯棣华。在师生们召开的欢迎大会上,柯棣华用中文讲:“我绝不辜负你们的期望,绝不玷污白求恩的名字,我要献身于反法西斯事业。”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庆兰一面鼓掌一面想:学会一种外国语谈何容易,柯棣华来华这么短时间,竟能讲一口中国,真够聪明的。

受命于危难之际,柯棣华担任医院第一任院长。在任院长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功勋卓著,亲自做手术多例,可谓妙手回春,医院管理的井井有条。郭庆兰见这位二十多岁的外科医生教学、手术和行*工作样样行,十分佩服他的才干。

因为郭庆兰外语好,又和柯院长谈得来,业余时间他们总在一起谈心、唱歌、打球。边区的生活是艰苦的,由于日本*子频繁地扫荡,物资十分匮乏。部队吃小米加黑豆是常事,有时一个月也吃不上盐,常喝没有盐的南瓜汤。公务员为照顾院长,有次在小米饭下面焖了一层大米饭,柯棣华为这事发了脾气,说他不能接受这种特殊照顾。

情人眼里出西施,郭庆兰觉得柯棣华发脾气也蛮可爱。就是这样,反法西斯战争的共同事业使一颗中国心和一颗印度心撞击出了爱情的火花,他们成了异国恋人。

年11月25日,他们结婚了。新房的窗上,乡亲们剪贴了喜字;床头上,贴上了校领导用红纸写的“洞房花烛”四个大字;门板搭成的床上摆着一对漂亮的枕头,是柯棣华来中国时他二妹送的,庆兰拿出母亲给的红被子。庆兰感到自己和柯棣华结为革命伴侣非常幸福。

婚后,由于工作十分紧张,再加上日寇的频繁扫荡,他们经常很长时间见不到面,但不管是不是在一起,彼此总是体贴、关心。一次,部队转移,郭庆兰为了减轻柯棣华的负担,一口气追了好几里路,把柯棣华背包里的英汉字典、医学词典等抢了过去。就是这样,庆兰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和战斗任务后,尽心尽力地照顾柯棣华的身体。他深深的意识到,这是妻子应尽的义务,这也是*和边区*民的嘱托。

年8月23日,柯院长亲自为妻子接生,一个胖儿子呱呱坠地。“又添了一个小八路!”喜讯很快传遍了边区,聂荣臻司令员特别为孩子取名叫“印华”,以纪念印中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边区的年轻人是多么羡慕这一对恩爱夫妻呀!

然而,不幸的是这年12月9日,柯棣华的癫痫病发作了。边区领导想尽一切办法抢救他。但柯棣华还是离开了人间。郭庆兰肝胆俱裂,她抱着柯棣华嚎啕痛哭。整个边区的*民也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身背印华回延安

第二年春天,朱总司令来电,要当时仍在晋察冀边区工作的庆兰带着印华回延安。为保护这个中印之子,组织上安排了两位同志护送郭庆兰,沿途共有6名交通员秘密护送。

那天来到阜平城,聂荣臻司令员接见了庆兰,并说:这次*中央决定你回延安,完全是为了保护孩子。为保证安全,你们不能跟大部队走,也不能骑马。于是郭庆兰和两位战友一起化装成老百姓,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离开了司令部,踏上了长途跋涉的征程。

第一条封锁线就是游击区。一天晚上,明月当空,照得河水通亮,河边站着六、七个背夫,等待庆兰母子过河。过河时,河水都没到背夫的脖子,庆兰的腿全部泡在水里。过了多半夜,他们终于上了岸,在山洞里休息后,下午5点多钟又继续赶路。那时太阳还没落山,能清楚地看见远处敌人的炮楼,日本*子在那上面放哨。庆兰乔装打扮,穿着蓝褂子、黑裤子,再把头上的毛巾往下一拉。临近炮楼时,她躬下腰,悄悄地穿了过去。

年作者宋保华在大连郭庆兰家采访时合影

穿越第二条封锁线时,交通员告诉庆兰:“明天天亮之前要翻过三座大山。”当走到第二座山的山根底下时,夕阳西沉,碰见一个老乡。他说:“你们好险啊!刚才就有多个*子扛着枪过去了。”等过了第三座大山,天已近拂晓。

一天,庆兰突然发高烧,印华又拉肚子,两个战友找来医生。庆兰的体温总是不退,庆兰对战友说:“如果我真的不行了,你们一定要去延安,把孩子交给朱总,我们的任务才算完成了。”

马上就要过*河了,组织上找来一条大木船,郭庆兰骑着骆驼站在船的中间,船上挤得满满的,*河的波浪挺大,晃晃悠悠,令人心惊。

终于到延安了!这时已是12月份,延安的天气比晋察冀更冷,但他们的心里却是热乎乎的。

领导上感到庆兰一个人带孩子太艰辛,后来又帮助她与延安八路*联防司令部的医*科长张一忱同志组成了新家。他们在延安工作了两年,华北解放,郭庆兰一家又回到了前方。年,郭庆兰任华北*区白求恩医科大学附属学校校长兼教务主任。在前方,郭庆兰为*没日没夜地工作。

解放后,郭庆兰调入北京“八一”小学任教医。年,她医院工作,到年,她爱人张一忱奉命调往大连,她才医院。

风风雨雨几多难

年,郭庆兰调到大连市儿童保健所任所长,从事幼儿教育和管理工作。年,中印友谊之子印华在第四*医大学快要毕业的时候,因拉肚子、发烧,被静脉注射发了霉的葡萄糖,而撒手人寰。此事故曾在全*通报。周总理获悉后,非常生气。聂荣臻元帅也曾像父亲一样地安慰郭庆兰。

时间不长,命运的打击再次降临。张一忱也因肝癌病逝,郭庆兰又一次陷入痛苦的深渊。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下,她又振作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儿童保健事业上。

年,医院纪念馆揭幕,郭庆兰参加了揭幕仪式。开馆之际,叶剑英元帅接见了她,勉励她为*努力工作。

紧接着郭庆兰在人生的路上又迈开了新的步伐。她除做对外接待工作外,还到处宣传白求恩、柯棣华的国际主义精神。尽管这位老人历经磨难,但她对生活依旧充满着无限的热爱。

年6月28日,我们尊敬的八路*女战士、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柯棣华的夫人郭庆兰女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大连逝世,终年96岁。

年6月29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中方对印度援华医生柯棣华的夫人郭庆兰女士在华逝世表示沉痛哀悼。我永远忘不了这位为抗战做出突出贡献的女八路*战士。

在此抗战70周年之际,我特撰此文,以飨读者,来表达我对八路*女战士郭庆兰的怀念之情。

作者简介:宋保华,男,汉族,中共*员,年1月出生,籍贯河北省清河县。年10参*,历任内蒙古*区守备第二师第八团85炮连战士、班长,石家庄陆*学院*校学员,内蒙古*区守备二旅85炮连排长,第医院秘书、士兵队指导员,石家庄医院*治部营职新闻干事。年10月转业到《河北日报》任记者、编辑、广告处企划部主任、专版部主任,年2月任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家庭百科报》副总编辑(副处级),年7月调京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发行部主任(正处级),年4月户籍迁入北京,年5月挂职山西省平顺县人民*府副县长,年2月调入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中心副总经理(正处级),年2月任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办公室(*办)主任,年12月任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中国美术》杂志社有限公司总经理。

1
查看完整版本: 岁月如河记八路军女战士柯棣华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