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法律与生活杂志,作者张晓津
法律与生活杂志
《法律与生活》杂志官方订阅号。法律,让生活更美好!
知识产权一词源于英文的IntellectualProperty。年《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签订以后,该词逐渐为国际社会普遍使用。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近几十年快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意识明显提升,知识产权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无到有: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逐步建立
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从新中国成立后就开始了,其中商标注册工作先后由中央私营企业局和中央工商行*管理局主管。年,国家恢复工商行*管理机关后,内设商标局主管全国商标注册和管理工作。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专利局。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国专利局更名为国家知识产权局,成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主管专利工作和统筹协调涉外知识产权事宜。年,文化部建议设立国家版权局,国务院批复同意。
虽然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商标、专利、著作权等领域已经相继开展,但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商标法》、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专利法》为开端,陆续于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技术合同法》(年10月1日起废止)、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著作权法》、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反垄断法》。除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法律外,一些法规也陆续颁布,如年,国务院颁布《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年,国务院颁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可以说,上述法律法规,构建起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体系。
年8月5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原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国法院率先成立知识产权审判庭,开启了我国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的序幕。随后,上海、广东、天津、福建、江苏等地的高级人民法院和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珠海、南京等城市的中级人民法院以及上海市浦东新区、北京市海淀区和朝阳区等基层法院也相继成立知识产权审判庭。
最高人民法院为加强对知识产权案件的督导,于年在经济审判庭内成立了知识产权办公室,年成立了知识产权审判庭。自建立专业审判机制以来,北京法院审理的“王致和”商标权纠纷案、末代皇帝遗孀起诉的《我的前半生》著作权纠纷案、美术作品《武松打虎》著作权人维权纠纷案等,受到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