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凌晨,林萃路下穿13号线施工启动,工程时间节点精细到分钟。在小时内,将完成线路拆除、框架桥顶进、线路恢复所有工序。7时30分前,线路拆除工作已经按期完成。
为配合道路施工,22日至29日地铁13号线西段(西直门站-霍营站区间)暂停运营,共涉及车站10座。
22日凌晨,林萃路下穿城铁13号线工程开始施工。
人工抬运公斤混凝土枕木
“报告总指挥,13号线确认停电,请您指示!”“林萃路下穿地铁13号线工程开工!”今日0时40分,在林萃路施工现场,随着总指挥一声令下,早已静候的名工人几乎是小跑着进入施工现场,来到完全停止运行的城铁轨道线路上。拆除护网,拆除接触轨、走行轨,移除电力设施……一时间,城铁13号线轨道上热火朝天,锯轨的、喊口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紧张有序。
几乎在同一时间,轨道北侧已经挖出的“大坑”里,数台挖掘机、铲车、油泵等大型机械开始作业,穿过预制好的四孔框架桥,朝着南侧城铁的方向掘进。林萃路施工终于迎来了最难一段的“终极大考”。
“整个工程分为四大步骤,分别为接触轨及走行轨拆除,土方开挖及框架桥顶进,走行轨及接触轨恢复,大机轧道、轨道冷热滑。每个步骤环环相扣,争分夺秒。”中铁六局林萃路项目部项目经理刘永波介绍,其中耗时最长的框架桥顶进,需要小时。为了节省时间,框架桥经过事先预制,再分段一点一点“顶进”到轨道线下方。
13号线正式停运后的头7个小时内,工人们要拆除城铁13号线四股轨道。施工中,共拆除枕木根、接触轨11根、走行轨24根。每根重量约公斤的混凝土枕木,需要6个人同时抬起,人工抬运至存料区。为什么不能采取机械作业?刘永波告诉记者,由于线路有石砟,存在高差,施工范围也有限,机械操作困难,只能采取人工作业。
记者在施工计划表上看到,框架桥需要向南顶进40米,每日都有精确到米的计划“顶进量”。顶进施工将在26日(正月初二)完成,随后进行路基注浆加固等作业。恢复走行轨时,在回填的石砟上方散布枕木,同样需要人工抬运钢轨至枕木上,用扣件将钢轨固定在枕木上。
框架桥上已预铺好新轨道
记者在现场看到,需要向南顶进的四孔框架桥就像四个横向连接的“箱子”,中间两个大箱,左右两个小箱。顶进过程,也就是把这四个箱子推至城铁下方的过程。记者注意到,箱体上方已经预铺好轨道,顶进到指定位置后将与未拆除轨道连接,节省后续施工时间。首发集团公联公司朝阳地区指挥部指挥段宗岩介绍,下穿13号线的林萃路路段中间共有上下六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
为了争分夺秒,施工要在小时内不间断进行,近千名工人们分不同工序倒班。工程项目部制定了科学的防尘降噪措施,场内设置洒水车、雾炮降尘,采取场内车辆禁鸣等措施,力争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为降低施工过程中对华龙苑小区的影响,在距离较近的几座楼西侧、南侧设置隔声屏,隔声屏高度为5米,设置长度为米。在框架桥基坑西侧,远离居民小区位置处设置全封闭式静音发电机。
市交通委工程协调与市场监管处副处长席谦介绍,此次施工后,林萃路剩余工程主要为框架桥两侧道路U型槽、道路及附属工程。在今年7月底前施工完毕,将具备通车条件。“届时,全长7.6公里的林萃路打通断头路段,全线贯通,回天地区再添一条进出城通道,将缓解京藏高速的通行压力。”席谦说。
地铁不眠夜只为“一键切换”
今日0时40分,13号线全线断电停运。“为了保障13号线西段停运期间,13号线东段的正常运营,各专业人员需要在一夜之间,将13号线运营模式从‘全线’切换为‘东段’。”北京地铁运营公司技术部副部长邹策介绍,从列车广播到车站标识、从列车运行图到列车维修安排,都要在一夜之间更替完毕。
早在1月3日夜间,末班车收车后,技术人员就已开始对13号线东段临时终点站——立水桥站折返能力进行试验。经过前期各项准备,在13号线西端停运前夜,负责列车维护的回龙观维修中心组织员工,对全部56组列车的广播系统进行“刷新”。
“这个工作无法提前,因为所有列车广播词都是提前设置在系统中的,我们只能利用这最后一天,对结束当天运营任务的列车一辆辆依次更换,并且要在更换完毕后,一站站播放广播进行确认。”回龙观维修中心副主任穆日葆介绍,56组列车,每组车播放一遍完整的各站广播大概需要一小时,地铁员工必须分多组同步进行才能完成,一整夜,车库内持续着此起彼伏的广播声。
在13号线东段各车站,工作人员也面临同样的任务,他们连夜张贴停运通告,更换“终点站立水桥站”等相关乘客指引信息,更新设置站内停运广播,在次日首班车前将车站各项服务内容“一键切换”成功。
林萃路下穿地铁13号线施工期间,13号线列车运行区段临时变更为东直门站至立水桥站,立水桥站为终点站。1月30日(正月初六)首班车起,地铁13号线将全线恢复正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