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闻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不良贷款风险增加银行多举措应对危机
TUhjnbcbe - 2020/7/4 11:46:00

不良贷款风险增加 银行多举措应对危机


摘要:不良贷款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经济下滑超预期,这是系统性的风险。”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在接受《中国产经》采访时表示,逾期贷款量正在增加,而银行对此的确认不够严谨,表现出非常不愿意确认不良贷款的态度。  “不良贷款增多的主因是目前经济下滑超预期,这是系统性的风险。


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近期在总行、分支行层面新设独立的贷款催收处置部门,加大对欠息、逾期贷款的清收力度。不良贷款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经济下滑超预期,这是系统性的风险。银行承担了不能承受之重,银行确实需要负重前行,进行一些改革创新。


本报 周笑宇报道


银行贷款的质量正在逐渐向下波动,坏账风险有增加的趋势。


近日有消息称,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近期在总行、分支行层面新设独立的贷款催收处置部门,加大对欠息、逾期贷款的清收力度。


“我们的测算数据表明,中国银行业的贷款质量正处于最近十年的最差阶段。”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在接受《中国产经》采访时表示,逾期贷款量正在增加,而银行对此的确认不够严谨,表现出非常不愿意确认不良贷款的态度。


“不良贷款增多的主因是目前经济下滑超预期,这是系统性的风险。”金麟表示,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内这种压力还会继续增加,这是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无法避免的。


除了贷款质量在下滑,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发布的一份《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也表示了对中国影子银行可能带来巨大风险的担忧。根据IMF的报告内容,银行可能利用理财产品等表外资产与当季存款进行期限转换以粉饰资产负债表,一些银行通过理财产品筹得的资金被用于为表外资产融资,这些都具有难以评估的潜在信用风险。


虽然是并不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表外业务,近年来理财产品热度升高也使许多银行看到了其中巨大的收益空间,理财产品对银行当期损益正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IMF的估算中理财产品总额已达到8万亿~9万亿元,占银行存款总额约10%。


“没有官方数据确认理财产品总额是否已经达到IMF所估计的数量,但有一点应当承认的是,理财产品已经渐渐做大到了一定程度,在分析货币金融时不能忽略。”金麟说。


随着利率市朝进程的深化,在转型过程中的商业银行对表外业务的重视也越来越高,由此也带来一定风险。


“表外业务中票据、信用卡会增加坏账风险,信贷中无抵押、无担保的贷款及借款主体不合规、财*担保不合规的地方贷款会增加银行的坏账风险。”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边晓瑜对《中国产经》说。


对于防范此类风险,边晓瑜如此建议:“一是加强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制度建设,因为我国衍生金融工具是作为表外业务披露的,其风险性容易被掩盖,对银行资产的负面影响会比较大;二要增强金融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银行不仅要实现收益,并且要服从市场约束;三是加强对企业内部人员的监督约束,银行应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减少交易人员的道德风险,从而降低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


与上述风险相比,更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在放贷过程中具体环节的操作风险。


“中国的银行风控体系整体来看是有效的。但有些特别的情况需要注意,例如温州钢贸危机暴露出来银行放贷的操作风险,还有光伏行业体现出来的,银行对当下热门行业投资过度追捧的问题,这些是需要总结吸取教训的。”金麟说。


目前,许多银行为防止逾期贷款变成不良贷款,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多选择进行贷款展期,以期在未来经济转好时期能够成功收回贷款。


对此金麟认为,虽然不良贷款有上升趋势,但不良贷款生成率和当期损失并不特别高。银行应该合理看待这种风险的向上波动,本着务实态度确认不良贷款、合理应对,以免市场对贷款的五级分类制度失去信心。


此外,比起在贷款出现问题后在清查的被动局面,银行也应在放贷过程中做好追踪服务以减少银行坏债率。


“我国银行的贷款管理不合理,存在审批垂直化、事前不防范、事中控制不合理等问题,容易增加银行的坏债风险,并且一旦发生坏债以清收为主,不利于银行资产的保持。”边晓瑜指出,应该严格贷款的原则、程序、审批和风险分析,形成完整、规范的信贷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制度,从而有效地控制贷款风险。(中国产经报)#re##ad#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良贷款风险增加银行多举措应对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