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装一块楼板、6天干一层楼……在中建二局三公司北京大兴区魏善庄镇金茂悦工程现场,工具式施工平台正紧紧攀附在楼外墙,辅助搭建着主体结构施工。这个由15栋楼组成的庞大建筑群,正在向即将到来的竣工目标全力冲刺。作为北京市第一批全装配式商品房,该项目在传统装配式住宅单一方向构件做法上进行技术升级,将楼板、外墙、内墙、楼梯、空调板等竖向与水平构件全部进行预制,真正实现了%全装配式住宅。
精准拼装多种预制构件
众所周知,相比传统现浇施工,装配式住宅从设计、组织到用材、节点控制都有所不同,对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从单一方向构件向全装配式转换,其难度绝不是简单的1+1=2。
项目总工张楠告诉笔者:“过去单一方向构件如果出现问题,可以用现浇工艺进行弥补,有一定的容错率,而到了全装配式,每块拼图都是提前预制好的,不管哪块错了,拼不上就是拼不上,根本没有修改余地,一个数据错了就可能导致整个一批预制板全部报废。”
为了让预制构件符合设计精度要求,项目部对多种类预制构件,总量达到块、数量是同规模单一方向构件装配式住宅3倍的构件,成立了BIM团队给予深化设计。同时,专门派遣驻厂人员严把每个构件规格尺寸和施工工艺质量关,有效避免了构件抵达现场后安装不上问题。
优化工艺攻克行业性难题
“从20多分钟吊装一块构件缩短到5分钟,再到15天干一层缩短到6天一层,做全装配式住宅,项目团队都是零基础、零起步,每天都在优化施工组织和工艺,一直处于边干边学边总结状态。”项目经理韩桂中说。
装配式项目相比传统现浇施工,更加强调团队的综合能力,施工人员配合默契度直接影响着施工进度。据了解,为了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项目部要求所有施工人员必须具有装配式施工经验,同时还特聘专业老师对一线施工人员进行实地指导培训,共同优化施工方案。为了提高吊装时间,他们对构件吊装器具、固定点进行不下五次优化,从定距吊装吊具优化为可调节吊具,从构件两端固定到等边距,甚至为了固定扣更牢固、好拆卸,他们都逐一进行了优化。
针对装配式住宅常见的渗水、裂缝等多年来的行业性难题,项目部采取分仓法施工和引进全新建筑密封耐候胶解决了这一难题。据了解,过去在安装墙体时,施工人员通常先在下层顶板安装位置涂满一层早强坐浆料,然后将墙体安装孔插入楼板锚点,在做完四孔斜支撑固定后,随后再通过墙体预留的注浆孔注入高强灌浆料,最终完成安装。而项目部采用在墙体安装位置下面放置金属垫片,然后吊装装配式墙体,让墙体与下层顶板之间形成2-3cm缝隙,然后使用坐浆料将缝隙封边,形成密封空腔,最后再通过注浆孔注浆填实完成安装。
“相比过去施工工艺,分仓法施工可以将安装误差从国标的5mm缩减为3mm,同时大幅减少注浆孔堵塞问题,确保砂浆灌满整个中控区域。”张楠说。
此外,由于装配式住宅存在水平构件与竖向构件形成的十字交叉,为了防止渗漏裂缝,项目部还专门从国外引进了高强度建筑密封耐候胶。笔者现场看到,在外墙体构件之间,专门留有2cm涂胶缝隙,在涂胶时,先对墙体表面进行清扫,然后再向内注入胶体。
装配式住宅墙体热胀冷缩特别厉害,现在2cm缝隙在热胀冷缩时可变形1cm,为了严防建筑渗水,项目部专门找来高强度西卡密封耐候胶,其寿命可达10年,他们将国标灌胶要求的1.0-1.4cm厚度,提高到了1.5cm。
新材料应用提升房屋保温性
PC保温一体化墙体、充气条板、TPZ自粘式防水材料……在金茂悦项目一系列新材料应用,不仅提升了传统拼装式住宅建筑品质,同时也增强了居住舒适性。
工程最新应用的PC保温一体化墙体,它集墙体、保温层、外叶板于一身,吊装后只需再进行外幕墙喷涂即可,不仅幕墙人员可减少60%,同时工效可提升2倍。笔者在现场看到,与传统墙体相比,在结构方面新型PC保温一体化墙体与传统墙体基本一致,厚度同为mm,共分为mm混凝土墙体、mm保温层和60mm外叶板层,但其保温性能和抗风性却分别提高20%、15%以上。
此外,金茂悦项目住宅外墙保温全部是石墨挤塑板,其突出的低热桥传导系数,优于传统住宅外保温材料岩棉和常规挤塑板近33%、20%。与此同时,为避免因刮风导致建筑保温层脱落,项目部特别采用全新的哈芬式固定方式,将传统铆钉固定改为在墙体中间水平插入一道带孔金属板,然后在金属板孔内再竖直插入多条钢筋固定,充分将墙体、保温层和外叶板夹紧,确保三者密实。为此项目部仅石墨挤塑保温板成本就比传统岩棉板高3倍左右。
绿色建筑,创新引领。做为北京地区首批全装配式住宅,金茂悦项目将全新技术融合到装配式住宅,推动了新技术对传统住宅系统全面的改造,打开了市场选择的广阔前景,也为北京市装配式施工提供了标准化、示范性依据。(闻江辛东)
责任编辑: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