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把“野惯了”的年轻人拘在了家。
也就是那个时候,在互联网上看城市精英们的高端住宅成了一种潮流。现实里买不起房子的年轻人,在各大社区的弹幕上快乐地口嗨,过足了嘴瘾:
“不贵不贵,首付也就几千万而已。”
“这套三千万的太便宜了,我竟然有点看不上。”
标题里高端的住宅价位标的0越多,似乎视频的点击数和评论量越火爆。但爱看高端住宅的年轻人真的懂豪宅吗?
其实,高端的住宅,价值都不仅仅在于“大”,还在于附加价值,比如,圈层。
这些名人,都爱住一个小区
年上海的某场人物颁奖典礼上,女子跳水冠*吴敏霞作为*的颁奖嘉宾出席了典礼。一个是娱乐场的明星,另一个是体育界的奥运冠*,本以为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却在颁奖典礼上亲昵耳语、相谈甚欢。
连主持人都忍不住好奇地问两人在聊什么,吴敏霞开口便说:“我们俩其实是邻居。”
上海许多高端住宅都位于陆家嘴
也是年,当时的羽毛球大满贯得主林丹在太太谢杏芳怀孕期间出轨神秘女友,被娱记狗仔队抓拍。谁也没想到,放出来的出轨视频里,当红小花旦张馨予一脸懵逼地入镜,神色慌张,四处张望。
吃瓜群众嗅到了八卦的味道——一瓜未平,一瓜又起?
原来,又是一个名人扎堆的小区。入镜的张馨予纯属偶然,神情慌张也只是为了找心爱的小狗。“张馨予找狗”的热搜热度一度盖过当事人本尊出轨热搜。
明星在一个小区扎堆买房,在娱乐圈早就不是稀奇事了。
北京东二环公寓,*和陈坤是楼上楼下的邻居;大理双廊,王菲、赵薇和杨丽萍都相继在此置业;小沈阳和何炅在一个小区电梯里“偶遇”;徐峥和冯小刚也是一个小区里的邻居;董璇包了饺子会给佟丽娅送一份……
*界、金融界的大佬们,也往往扎堆聚集在富人区。比如,纽约中央公园东侧的上东区(UPEASTSIDE)就是最顶级的富人区之一。
年3月18日,美国纽约,黎明时分的曼哈顿
比如,美国总统罗斯福家族、肯尼迪家族、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烟草大王、电器大王、演艺界名人麦当娜、伍迪艾伦、纽约前市长等等各界名人都是这里的居民[1]。
为啥名人都爱比邻而居?
地段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以纽约曼哈顿为例,这里是纽约的中央商务区,也是整个美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大名鼎鼎的华尔街也位于此。所以这里的房价也是当之无愧的全球最贵之一。
纽约曼哈顿上东区的列克星敦大道
如果说曼哈顿本身就是纽约的心脏,上东区就是核心中的核心,是纽约这个城市的“心脏大动脉”。
高端住宅之所以“高端”,还在于配置着一流的文化、娱乐、休闲、购物设施。
比如北京某别墅区,被滨水湿地公园、拉斐特城堡公园和南瞻海鶄落湿地公园三大绿肺环抱,周边国际高端高尔夫球场等休闲设施云集,同时还有首师大附中等教育资源围绕[2]。
北京某别墅区,周边国际高端高尔夫球场等休闲设施云集
高品质的便利设施是数十年来吸引人们到这个社区的重要原因之一,那是精英阶层居住、社交和购物的专属社区。
邻居,偷偷改变你的生活方式
和什么样的人做邻居、身处怎样的社区氛围,真的很重要。
就像学生时代,学霸和学渣各有各的圈子,总是玩不到一块——一边讨论的是“我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刷到了XX页”,一边则讨论的是“今晚游戏开黑到几点”。
放在更大的视野下,城市里的社区也有这样的分异。
不管是在欧美还是中国,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区域,都可能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在美国纽约,住在曼哈顿的和住在布鲁克林的,仿佛不是一个城市的人。
年7月27日,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炎热的夏日,孩子们利用操场洒水器来降温
在社会科学领域,这样的分野被称作“居住隔离”。它指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往往会在空间和地理上相隔开来;城市精英阶层总爱聚在一起,非精英阶层也总是扎堆,不同群体有自己的居住空间,很少互相往来。
而居住隔离在城市空间中会导致明显的马太效应,即城市精英阶层过得越来越好,非精英阶层会越来越糟。
一项波兰的研究显示,收入较高的精英阶层比其他阶层更少抽烟,且保持规律锻炼的几率远高于收入低的阶层[3]。老年时,收入相对较低的非精英阶层的老年人50岁就开始出现健康问题,但收入高的精英阶层的老年人要晚8到9年左右才会出现健康问题[4]。
一项波兰的研究显示,收入高的阶层保持规律锻炼的几率高于收入低的阶层
精英阶层的社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可能是因为“邻里效应(neighbourhoodeffect)”。它指的是特定人群聚居在一起后,会通过一系列内部和外部的机制作用于居住在其中的个体的态度和行为。
社会经济地位有优势的社区,获得的资源也更多。研究显示,收入更高的精英阶层社区能够获得更多的投资和修缮机会,也就更容易稳固自己的地位[5]。
比如出国留学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费用就让大部分普通中国家庭望而却步。能够出国留学的一小撮中国孩子,则大都出自富裕家庭。而这样的留学经历,在日后的人力市场中无疑转化成另一种优势。
很多人把买房叫“上车”,这上的不只是房价的车,同时也是社区的车。选择一个好的社区,就像搭上运转稳定的快车,想掉队都难。
社区组织程度也可以解释邻里效应。研究显示,问题较多的社区中,人们很难被团结和组织起来,社区中的个体也就相应地会做出更多的叛逆行为。
而在问题相对更少的社区中,邻居之间会更加信任彼此,他们能够共享相似的价值观,也就更容易为了共同的利益组织起来,并付出行动[6]。
在中国也是如此。比如,家庭条件很好的某台湾作家在小的时候就经常和一个小区里的小伙伴一起做慈善。同一个小区的孩子妈妈们都十分鼓励这种行为,觉得“孩子们应该学做慈善”。
北京射箭俱乐部,周末有父母带孩子过来学习射箭
除此之外,良好的社区环境,意味着家庭平时所接触的大多数人,都拥有良好的教育和收入水平。单从小孩教育上说,这就会为孩子在教育预期回报上提供榜样,让孩子知道自己只要努力学习,将来也能成为这样的人[7]。
所以,家长不一定总提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父母,也可以成为你教育孩子的榜样。
圈层,才是房子最重要的“附加值”
“圈层”二字,听起来好像很虚,但举个例子,你就会明白它有多重要。
我们以海淀*庄站所在的中关村为起点,向北可以到达北大和清华,向南是中国人民大学,向东沿着北四环坐公交,你将经过一堆中科院的研究所,看到你眼花缭乱。
中关村也是整个北京的中学教育高地。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北大附中等数个高校的附属中学,几乎代表了全北京乃至全中国最好的中学教育水平;海淀六所水平最高的中学,还被家长们冠上了“六小强”的称号。
年,中关村的夜景
再看看中关村的小区。*庄小区、东南小区、科育社区……这里的社区大多是中科院的家属区;年,中关村已有科技活动人员60万人,已经占所有企业从业人员的三分之一;这也能间接说明,这个地区的居民受教育水平相对良好[8]。
人、社区、资源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圈层。中关村就是一个教育和知识方面的优势圈层。
社区环境会影响人的阅读习惯和教育水平,而且这种影响可能从孩童时期就已经开始起作用。一项研究对2.1万名不同背景的幼儿园孩子为样本进行了分析,发现社区环境甚至比家庭环境更能够影响孩子的阅读轨迹[11]。
圈层内部的良性互动,也在促进着成员的不断上升。
北京师范大学一项对北京市海淀区小学家长的调研显示,相比于较少与其他家长互动的家庭,互动比较密切的家庭子女选择补习的可能性更高。
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在所有家庭都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