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门科学都从现象的整体或者所经历的直接性引申出一个系列或一个方面的现象,并把它置于一个特定的概念的指引之下”[1],学科因此有了不同的侧重和领域,从而形成现实无涯、学科有界之局面。[2]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体育新闻传播实践的蓬勃发展,我国的体育新闻传播教育和研究从无到有、由弱趋强,关于体育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属性和学科建设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年启动的“双一流”建设及随后进行的学科评估,学位授权点的审核增列、专项评估、合格评估等,更让体育新闻传播学界感受到了学科建设的紧迫性和危机感。
体育新闻传播学能否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其母学科是谁?其学科建设的历史和现状如何?未来可遵循怎样的路径?围绕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希望能抛砖引玉,推动体育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的健康发展。
1体育新闻传播教育为体育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奠定基础
学科建设与专业教育不是一回事,但“大学专业教育是最重要的学科建制化措施”[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中规定,一级学科在本科教育中称为“专业类”,二级学科在本科专业目录中为“专业”,足见学科与专业之间的密切关系。而正如“说到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必须从本科教育谈起”[4]一样,体育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建设也离不开体育新闻传播教育。
1.1体育新闻传播本科教育
我国的体育新闻传播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年,全国只有14家新闻教育机构。[5]当年5月,中宣部和教育部在北京联合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新闻教育工作座谈会,决定加快发展和改革新闻教育。此后,各地高校纷纷设置新闻学专业。上海体育学院敏锐察觉到了媒体对体育新闻人才的需求,率先于年开办体育新闻写作专项班,于年开办体育新闻专业试点班(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新闻方向),于年正式开办体育新闻专业,成为我国体育新闻传播教育的开拓者和排头兵。
20世纪90年代,体育新闻专业一度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下文简称《本科专业目录》)。年,国家教委颁布《本科专业目录》,体育新闻专业作为需一般控制设置的专业,位列新闻学类6个专业之一,其余5个专业为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国际新闻、广告学和播音。年5月,上海体育学院成立体育新闻系,这是我国第一个体育新闻院系。年,国家教委颁布新的《本科专业目录》,新闻传播学类下设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4个“基本专业”和传播学、媒体创意两个“目录外专业”;艺术学类则设有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等20个“基本专业”和影视学、广播影视编导等“目录外专业”。此后,体育新闻只能作为新闻学专业的一个方向,但仍被习惯性地称为体育新闻专业。
进入21世纪,我国的体育新闻传播教育开始跨越式发展。年9月,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将专业设置审批权下放到各省市教育行*部门,北京奥运会申办工作也正式启动。年,部属院校进行调整,上海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和西安体育学院,从国家体育总局直属院校转为省部共建院校。受上述因素影响,年以来,各体育院校纷纷开办新闻学专业体育新闻方向。截至目前,开办新闻学专业的体育类本科高等学校有12所,分别是上海体育学院(年,指正式招收新闻学专业本科生时间,下同)、北京体育大学(年)、成都体育学院(年)、广州体育学院(年)、武汉体育学院(年)、天津体育学院(年)、西安体育学院(年)、南京体育学院(年)、首都体育学院(年)、沈阳体育学院(年)、哈尔滨体育学院(年)和山东体育学院(年)。
年,教育部印发新的《本科专业目录》,新闻传播学类下设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5个“基本专业”和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两个“特设专业”;艺术学门类中,戏剧与影视学类下设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等10个“基本专业”和影视摄影与制作“特设专业”,设计学类下设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8个“基本专业”和艺术与科技“特设专业”。在此前后,部分体育院校又陆续开办了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具体参看表1。
注:根据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