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十四五」规划纲要解读新闻发布会现场
据赵磊介绍,「十四五」时期,城市副中心将坚持三个功能定位,即: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和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更加突出绿色、创新、协同、开放四个方面的特色,并将其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方方面面。
在绿色发展方面。城市副中心将以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为统领,将绿色打造成城市副中心最突出的特色和最鲜明的标签。包括在全市带头做好碳减排、率先实现碳中和,开展「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建设,打造无废城市;打造水系纵横的北方水城,创建北京平原地区第一个国家森林城市;推动将可再生能源应用指标作为土地开发约束条件,新建地区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到20%,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序并网;沿河、沿绿、沿路建设慢行系统,打造自行车友好型城市,建设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区;新建公共建筑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发展绿色经济,创新发展绿色金融,建设绿色交易所,加快「碳银行」项目筹备,持续推动绿色金融示范区建设;办好绿色发展论坛,打造品牌活动,广泛凝聚共识,为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在创新发展方面。城市副中心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重点是创新发展数字经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成为数字经济新标杆;依托中关村通州园和台马科技板块,坚持智能制造、高端制造方向,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培育机械人和智能装备产业,推动数字赋能传统产业升级,打造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大力发展城市科技,积极争取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产业创新中心落地,超前布局6G科技和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国家ICT技术产业创新基地。
在协同发展方面。城市副中心将牢牢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深入推进与中心城区、北三县以及更大区域的协同联动,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深化与北三县一体化联动发展,加快轨道交通延伸、公路交通联通、公交线网织密,同时探索产业、生态领域的突破和示范,实现更大范围内职住平衡。加强与周边地区联动发展,与雄安新区强化两翼联动,深化拓展通武廊、通宝唐战略合作。
在开放发展方面。城市副中心将强化「两区」*策联动,以构建更有竞争力的制度创新体系为抓手,推进重点产业领域深度开放,重点是将运河商务区和张家湾设计小镇打造成为京津冀金融创新、高端商务和城市设计发展高地,将文化旅游区打造成为国家文旅商融合发展示范区,形成城市副中心开放发展的新优势,打造首都对外开放的新样板。
据张艳林介绍,在交通建设领域,将建成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改造提升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复线,建成市域快线平谷线,整体提升通密线,实现1号线与八通线无缝换乘,建成17号线(城市副中心段)和6号线南延,M线达到通车条件,完成东六环入地改造、京哈高速拓宽改造,推进建成一批微循环道路,打造广渠路快速公交示范走廊,优化公交线网,建成公里的慢行大网络,着力构建承载辐射功能突出、便捷畅达、人本生态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在公共服务方面,将建成城市绿心三大建筑,建成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一期)、北京学校、北京第一实验学校等一批优质学校,医院通州院区、医院通州院区二期工程等一批优质医疗资源建成投入使用,建成潞城全民健身中心,完成体育场升级改造,打造一刻钟健身服务圈。
在产业发展方面,将立足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码化发展趋势,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大力发展城市科技,率先建成一批示范应用场景,加快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推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落地。依托运河商务区,建设国际商务服务新中心,打造运河金融城,建设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和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依托台马板块,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等领域,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产业,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环球主题度假区和大运河文化带两大文化旅游品牌,树立北京文化旅游新地标。加快推进「两区」建设,以推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核心,深入推进制度创新,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张艳林表示,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