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预约
期待您的加入↓
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招募公告
蒙台梭利说: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的一生,也决定他的一生。家庭环境在儿童性格形成中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俗称“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曾有新闻报道,北京海淀区法院少年法庭庭长尚秀云共审判过名未成年犯罪者。
其中,80%的少年罪犯都来自父母性格粗鲁、爱与他人争斗、动辄恐吓或打骂孩子的家庭。这组数据也说明,问题孩子往往就是问题父母的产物。
知名作家、出版人洪晃推荐电视剧《隐秘的角落》时拍的一个视频,她的核心观点是:“中国式家长,拒与孩子沟通,固执维持自我人设。”并解释:“我在看这个剧的时候,最有感触的一点,就是家长有什么事情,应该直接跟孩子讲。”还现身说法,说自己就出身在一个父母离婚的家庭里,当时父母没有告知自己实情,但自己是有感觉的,所以10-12岁一直过着焦虑的生活。
中国式父母和拒绝沟通和情绪失控,是孩子性格缺陷的“推手”。
接受孩子和自己,以及生活中的不完美,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课,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父母都应该和孩子好好沟通。如果一味隐藏事件真相,却任凭自己压抑、暴怒的情绪四处蔓延,不仅无法改变孩子,还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一定程序的伤害,让孩子成长为性格有缺陷的人。
正如弗洛伊德说,人的精神疾病与性格缺陷往往是童年时期造成的。
母亲在面对孩子时,不仅拒绝沟通,还情绪失控,就会让孩子特别缺爱,为了得到更多的爱,孩子会变成讨好型人格,不惜委屈求全持续满足他人,换回一点点爱,直到成年后,组建了自己的家庭,这种性格都无法改变。
01孩子再小,也要给他留面子给孩子留面子的父母,就是孩子生命中的阳光,无形中给孩子带来温暖和光亮。
近日,广东揭阳榕城区某小学门口出现了让人气愤的一幕:一名男子用手指不停地戳着女孩的脑袋,疑似在责骂。后来情绪激动,用手拍打孩子的头,并掐住女孩的后脖颈,将孩子推到一边,最后还打了她一巴掌。
大人们怒气冲冲地训斥孩子,孩子在一旁委屈地哭泣,似乎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没有人在意到,孩子被当众羞辱伤了自尊而溢出的悲伤。
许多父母都知道,孩子犯了错误要及时教育,这样孩子才不会重复犯错,才能少走弯路。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的言行举止早已化成利器,刺向孩子最薄弱的内心。
因此,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不给他留面子。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父母耐心的呵护、教育与引导,而不是用最低级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身体和精神上的霸凌。
一次次情绪失控,会在孩子身上留下越来越深的黑洞。
《少年说》里有一个女孩在勇气台上控诉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脾气说上来就上来,不会顾及旁人。但是她的母亲却一脸理直气壮地说:“在外面是妈妈的面子重要,还是孩子的面子重要。”
妈妈的话,让女孩无言以对,唯唯诺诺地站在那里,她要求并不高,只是希望妈妈给她留点面子。可是妈妈没有这样做,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女孩的失望和挫败。
有心理学家说,孩子3岁以后处于培养自尊和自信的关键期,家长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去当众批评或者数落孩子,让孩子觉得颜面扫地,否则他们会从心理上产生自卑感,影响以后人格的发展。
育儿界有这样一句魔咒:“当你认为孩子不行的时候,孩子就真的不行了。”父母的面子固然重要,但不要让孩子毁在父母的面子里。
02情绪失控的父母,影响孩子的性格现在的父母应学会怎样和孩子说话,怎样准确地向孩子传达出内心的想法、愿望,使孩子能够及时知道父母“批评”、“教育”中所蕴含的关爱和善意,减少由于父母“言辞不妥”而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
随着《爸爸去哪儿》这个亲子节目的热播,李湘和王岳伦的女儿王诗龄成为大家热捧的小童星。在电视节目里,王诗龄不仅呆萌可爱,而且懂事、机灵、聪明。
同时,她还有着令人羡慕的好个性,特别是她自来熟的性格,能很快跟陌生人打成一片。不少家长尤其是家有千金的家长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王诗龄那样伶牙俐齿,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如何跟孩子沟通与交流也是一门学问,它关系着孩子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表达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认真考虑和对待。
“情绪教育”就是训练人的本质中最深层的动机,使人的知识、品德和意志都能朝着崇高的目标发展,使人的情感、欲望建立在美好心灵和健全人格的基础上。爱的训练与体察,是心情成长的营养素。
在这方面,父母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可或缺,而且“情绪教育”最好从幼儿时期就要开始了。所谓情绪教育,就是指培养孩子体验他人情绪、控制和表达自身情绪的能力,这样才有利于更好地保护自己。情绪教育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教育观念,主张教育不应只重视理性知识的传授,也应当培养孩子感受他人情绪、正确表达个人情绪的能力。情绪是可以互相感染、互相影响的。俗话说:“出门看天气,进门看脸色。”在共同的生活和工作中,每个人的情绪都会或多或少影响到周围的人。
比如,你的领导今天心情很好,那他周围的员工一天的心情也会很轻松愉快,工作效率高;相反,若领导不高兴,心情很糟糕,整天拉着个脸,那他周围的人马上会紧张不安,生怕做错事说错话。我们成年人尚且会受到各种情绪的影响,更何况年幼的孩子呢?他们还没有什么思维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很容易受到父母和周围其他人的情绪影响。作为家长,明白了这一点后,我们就该好好运用情绪这个教育的“武器”,去影响孩子、感染孩子、教育孩子,尽可能地让孩子在良好的情绪氛围中健康成长。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他无时无刻不在观察着大人的表情,领悟着大人的言行举止,从而渐渐明白大人对他的各种要求。由于孩子还小,对大人的依赖性还很强,因此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很重要,如果教育得当,孩子会非常愿意听大人的话。在对孩子行使情绪教育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尽管对孩子十分疼爱,平时也尽量不要过分表露出来,而是应该很平静很自然地对待孩子,不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
年龄稍大点的孩子开始变得不那么听话,总会要一些我们认为没什么用处的东西,或者做一些让我们觉得头疼的事情。如果不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哭闹、发脾气,这时,大人一定要理智,千万不要乱了方寸,要想尽各种办法来处理好孩子的事情。
面对孩子发牌气、耍性子,大人千万不要动怒,更不要打骂孩子,因为这样做根本就是“杨白劳”,孩子反而会更加野蛮任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冷处理:让孩子在一边发一通脾气,过一阵子等孩子情绪渐渐平复了,再来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对孩子的情绪教育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是一般性的错误,大人只要表现出不高兴、不予理踩就可以了。如果孩子犯了原则性错误,大人一定要表现出非常严肃认真的态度,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真的做错了,让他觉得你真的是很生气,可能会不理他了,这样才会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对孩子进行情绪教育时,尽量少掺杂语言教育,因为那样会冲淡情绪教育的效果,会让孩子注意不到你的情绪变化,也达不到教育的效果。要对自己行使情绪教育的方法有信心,相信孩子会听话的,效果会显著的。
对孩子的言语行为表示生气时,一定要有耐心,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一个微笑或者撒娇就让你“多云转情”,这样很容易让孩子找到对付你的方法,教育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
如果期望情绪教育的效果显著,家长就应该好好学习情绪教育的相关知识,并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来因材施教,找到最佳切入点,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据说,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三个女儿,有一次她的小女儿做了一件很没礼貌的事情,居里夫人看到后当时没有说她,但是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居里夫人都不再像过去那样跟这个小女儿亲近,反而每次看到她都露出严肃的表情。小女儿在被母亲冷落了一周之后,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很诚恳地向妈妈道歉。这件事之后,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成了一个懂礼貌、会做事的好孩子。由此可证明情绪教育这种无声教育的效果。
家长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所以,
“育儿更需修养高”。我们家长一定要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孩子树立榜样。
03父母的好情绪,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父母的好情绪就像涓涓细流,滋养着孩子的心灵,给孩子强大的安全感和抵御一切困难的力量。
父母的脸色,就是孩子整个世界的颜色。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从小就跟着母亲长大,他的爸爸从来没有尽过一个父亲的责任。即便这样,他的妈妈从来没有把情绪发泄到小奥巴马身上。
奥巴马10岁时,父亲难得来看他一次,却发生了剧烈的争吵。
但是妈妈还是劝慰孩子,不该生爸爸的气,他非常爱你,只是有点固执。
妈妈的理智和平和给了奥巴马最正向的引导,虽然成长在单亲家庭,但是依然拥有最健康的婚恋观。他和米歇尔的婚姻,让人羡慕;他对孩子的呵护与陪伴,让许多父亲自愧不如。
奥巴马的成功印证了一句话:父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给孩子人生的一笔财富。
一个成熟、快乐并人格健全的孩子,离不开父母理性平和的教育态度。
别让孩子为自己的坏情绪买单,与其对孩子面目狰狞,不如放下戾气,平复自己。
好的情绪,是给孩子最好的爱;好的情绪,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线。
作者桐华说过:“孩子在很多时候比大人还爱面子,因为世界小,所以所有的小事都不小。”总以为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可其实上孩子比大人更敏感。
明代著名学者吕坤曾有“爱子七不责”中的第一责就是‘当众不责’。这意味着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学会尊重孩子。父母尊重孩子,那么孩子也会去尊重他人。
就像网络上流传这么一句话:你要给孩子留点面子,他们有一天是要成为像你一样的男子汉的。
父母用最真挚的爱,最温暖的态度,守护孩子的心灵,孩子未来的路上才能收获更多的自尊,才能飞得更高。
父母有义务给孩子指出错误,但比起孩子的优点来父母往往更留意孩子的错误。天天挨骂的孩子不仅不会产生要改正的想法,反而渐渐失去自信心,又因为不知道下一刻又要因为什么挨骂而心惊胆颤,想尽量避免和父母在一起,觉得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痛苦。
希望孩子倾听父母的意见,就养成夸奖7次时责备1次的习惯。责备也需要技巧。孩子每犯一次错误都要批评的话,孩子会对父母产生反感。夸奖和责备保持均衡才能起到最大的效果。专家认为批评孩子1次时表扬7次的1比7法则是最理想的教育方法。
不批评一味地夸奖或只批评不夸奖都会给孩子造成正常情绪的缺乏。如果希望孩子既不憎恨父母的意见,也不带有反抗情绪地接纳父母的意见,就要使用1比7法则。
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说:“父母的爱,决定了家庭教育质量的优劣,充满爱的教育带来幸福,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
对于简单的孩子来说,父母正面的、积极的情绪就是爱,反之,则是恨。我们都是人,都有自己的情绪。面对工作上的压力,或者生活中困难,尤其看到孩子不听话、淘气时,我们都有点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但是为人父母,我们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学会克制。当你克制住自己的情绪之后,孩子也会给你难以置信的回报。
感谢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觉得文章说的很对的话,请点个在看吧~
接访
李海霞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
南阳市妇联家庭教育暖心公益行动服务团讲师
心理督导:
曾翔宇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督导协会委员
河南省家庭教育学会理事
咨询预约或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