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春明外史》(上中下),中国新闻出版社年版
编者按
张恨水是以描写民国北京市民生活的通俗小说大家,他以报人身份穿梭于北京城南的新型娱乐空间,并将从中获取的新闻素材有机地转化到小说叙事中。林峥博士在20年代北京现代性的具体历史语境中,以《春明外史》、《世界晚报》和城南游艺园为个案,细致深入地揭示了通俗文学、新闻业和城市空间彼此互动共振的机制,并引入新文学类似题材的创作作为参照系,提示了新旧文学分野背后的空间化的结构性因素。本文原刊《文艺争鸣》年第3期,感谢作者授权发表。
通俗小说、社会新闻与游艺园——民国北京城南的市民消费文化
林峥摘要:
本文以《春明外史》——《世界晚报》——城南游艺园为个案,揭示民国之后,随着北京城南的士绅文化衰落、市民文化崛起,城南的娱乐空间每日生成新鲜的话题,提供社会新闻的素材,又经由通俗作家的二次创作得到升华,嵌入年代北京的都市文化景观和消费机制;并由此辐射,进一步思考清末民初以来的通俗文学,与娱乐空间、新闻出版、市民阶层、以及新旧文化的关系。
自年4月12日至年1月24日,张恨水的长篇小说《春明外史》在北京《世界晚报》副刊《夜光》上连载,引发了极大轰动。正如张友鸾所言:“《春明外史》写的是二十年代的北京,笔锋触及各个阶层,书中人物,都有所指,今天的‘老北京’们,是不难为它作索隐的。在世界晚报连载的时候,读者把它看作是新闻版外的新闻,吸引力是非常之大,很多人花一个‘大子儿’买张晚报,就为的要知道这版外新闻如何发展,如何结局”,[1]报纸因此销量大增。《春明外史》自此成为张恨水的成名作、同时也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奠定了其通俗文学大家的地位。这部小说以身为记者的主人公杨杏园为线索,贯串起年代北京*治、社会、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书中人物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于北京城南,以当时风靡一时的新世界、城南游艺园、香厂及八大胡同等南城的娱乐场所为中心。
《春明外史》不止一次描写杨杏园同老友舒九成前往城南游艺园等畅游,如舒九成探访病后初愈的杨杏园,二人就选择了去游艺园消遣,并于花园中联句应和。[2]据张友鸾回忆,舒九成的原型,即《世界晚报》的创始人成舍我,这段逸事描写的便是张恨水与成舍我的亲身经历。《春明外史》正缘起于二人办《世界晚报》,成舍我邀请张恨水为副刊《夜光》创作长篇连载。而杨杏园与舒九成兴尽告别之后,又于游艺园中偶遇老同学洪俊生,二人的对话多次提及“新闻”二字,并由此引出后者一位拆白*朋友的游艺园逸事。洪俊生是如此开启话题的:“我有一段很好的社会新闻告诉你,你愿意听不愿意听”,以“社会新闻”引出叙事。杨杏园的回答是:“请问,我是干什么的?自然愿意听呀”,强调自身的记者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