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北京大学研究生会骨干培训学校本次有幸邀请到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吕艺老师,为我们讲授必修培训课程“讲好新闻故事——新闻写作的第一要义”,带领同学们一同探索新闻写作的奥秘,了解新闻写作的方法技巧。
一
讲座全文
在全媒体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在被多样化的媒体所包围,同时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媒体的运用者,有人喜欢写微博,有人喜欢发朋友圈,或者有人喜欢动笔写一些文稿,这其中都会涉及到如何才能把内容写得更精彩、更有趣、更吸引人。从讲好新闻故事的角度去讲讲新闻写作,不仅仅局限于新闻传播领域,说它难讲是因为这方面内容涵盖的范围较广,在我们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关于新闻实务方面就有很多专业的课程,比如说新闻采访与写作,过去要讲上下两个学期。起初我在想自己应当在短短的两小时中讲什么,后来我想还是选一个小小的切入点——讲好新闻故事。
讲好故事,不仅可以用在新闻上,也可以用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内心情感的抒发或个人思想的表达上,同时讲好故事最能反映新闻传播的最重要的规律,所以我也认为它是新闻写作的第一要义。我从这个切入点与大家进行分享,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
1
讲好新闻故事是新闻传播规律的本质要求
讲好新闻故事是新闻传播规律的本质要求,我们只有把握了这一点之后,才能够进一步写好故事的细节。说它是本质要求,因为它跟新闻产品的特性有关,也跟新闻职业的诸多本质性特点和规律相关。在多年前,为了商业交流的需求,新闻在意大利威尼斯诞生。当社会交流日趋旺盛,为什么需要新闻这样一个独立的职业来提供独特的产品,满足大家需求呢?当然是因为新闻可以随时反映大家所需要的不断更新的社会信息。
由于这样的本质需求,导致新闻产品具有鲜明的选择性和易碎性,它像玻璃制品一样很容易破碎。新闻信息对于需求者来说,第一时间发布和传达是最重要的,过了这个时间点,信息已经被别人知道的话就成了废品了,所以它的价值是非常易碎的。谁能够抢占先机,谁就会占得传播的高位。一些新闻跟人们的直接利益价值相关,无论我们喜欢不喜欢,爱不爱读,都是我们所必需的,比如国家大*方针、经济动向、社会服务、天气预报、交通信息,因此,各种各样直接利益的需求就是人们选择的一个标杆。
新闻不仅有利益相关性,同时还需要有趣味性,需要让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有身心愉悦或动人心扉的感受,需要在其中加入一些情感方面的东西。实际上这就是我们人的两面,一是理智,一是情感。如何去让别人选择我们的新闻,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除了一些有直接利益相关的新闻不需要太多写作技巧外,更多的新闻都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文字去感染受众。如何能让读者在阅读和使用新闻产品中受到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引导,树立高尚的情操,养成符合社会道德的价值观念,更有效的发挥新闻产品的社会作用,是新闻传播新闻报道和写作最重要的课题。
这个最重要课题怎么去实现?用讲好故事的方式去传播是全球新闻界一致认可的且最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叙述报道方式。这种叙述和报道方式,并不是现在才有,它是随着新闻工作者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而产生的。新闻传播的产品越来越被社会所需求,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我们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独特文化,也有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阶段,在这方面经验的积累和实际运用也曾经有过很好的实践。
随着我们社会进步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新闻的学界业界及相关的管理部门越来越认识到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重要性,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都在不同场合不止一次提倡和强调要讲好新闻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因此在新闻报道和写作上,讲好故事,提高新闻产品的质量,通过新闻内容吸引读者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成为新闻领域业界学界的一致的追求。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我再和大家分享一些如何写好故事的具体方法就会更加有意义。
2
讲好新闻故事的写作要点
下面和大家具体聊一聊讲好新闻故事的写作要点。要想写好一件事,要想让自己的文字更具有可读性,更加吸引人,我们首先要把握的是如何去处理主题,和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叙述。对于任何一个内容的主题我们可以用多种方式去阐述或者去表达我们的意见,从写作角度可以用归纳的方式、总结的方式、概括的方式、评论的方式等等,但这些方式严格说来不会是具有故事性的新闻。在新闻传播当中有个规律,就是首先要接触,作品才能产生影响力。对于任何新闻产品,都强调四力,首先是传播力,有了传播力,才有影响力、引导力和公信力。
①
由小切口反映大主题
新闻报道可以用归纳、总结、概括、评论这样的方式进行报道,但是单纯用这些方式写出的文字往往是枯燥无味的,不会产生吸引力。故事是由人物环境、世界、情节,包括相互之间的关系等特定的元素来构成的,而这些元素都不是抽象的,它一定是具体的东西。所以真正具有故事性的新闻要从具象的人物或者事件角度去切入要表达的主题,从而达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效果。
下面列举几篇报告,都是比较有权威和影响力的作品。评价一个新闻作品质量的高低,最权威的衡量标准就是中国新闻奖。年到现在已经30多年了,每年都是由全国顶尖的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管理层、人员组来评定。任何评奖都难做到十全十美,但无论如何中国新闻奖都能反映每年新闻作品当中的一些精品,所以我们尽量从这些作品里面去选。当然这也不是唯一标准,这次还会额外选一个影响比较大的作品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篇是《别了,白家庄矿》,这是年第27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通讯类作品,大家可以读一下编者按,编者按对背景和反映的重大主题进行了概括。为什么需要有编者按呢?编者按不是新闻,新闻不能用这样的写法,它需要用编者按来表达主题,这就反映了新闻和前面提到的归纳、总结、概括等方式的区别了。作品反应的大主题是从年就开始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山西作为一个全国重要的煤矿生产基地,未来路怎么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落实?经济如何转型?这与煤炭生产、厂矿关停运转、工人安排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密切相关,反映出主题的重要性。作品从两对父子旷工为切口,从标题开始就包含着能够引人思考甚至动人心弦的情感力量。
第二篇是《老郭脱贫记》,这也是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通讯作品,中国新闻学院最高奖的评奖标准一直都是主题和内容要相得益彰。这篇新闻的主题是脱贫,脱贫攻坚是我国年最重大的主题,同时也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新闻写的是一个河南丰丘县叫郭祖彬的贫困农民如何从贫困走向富裕。通过这样一个具体的事实来告诉我们,在脱贫攻坚当中我们所取得的成果,也提供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可能对其他贫困地区改变贫困面貌有所帮助。
第三篇《永不抵达的列车》不像刚刚那两篇是切合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这篇的主要内容是一件受到社会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