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第一视角见闻,追踪新闻背后故事”。新京报音频栏目《新闻一线》更新啦!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体育新闻部主任、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的袁虹衡,新京报首席记者孙海光,新京报冬奥探访类视频《冬奥鲜探》出镜记者徐美慧,聊聊他们的冬奥故事。
再现第一视角见闻,
追踪新闻背后故事。
本期节目在这里
*为了方便大家收听长节目,新闻一线已经在喜马拉雅APP上线,搜索“新闻一线”即可收听!
4月8日上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会上,*中央、国务院表彰了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和竞赛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其中也包括很多媒体战线的新闻记者。他们走遍一个个场馆、穿梭于一个个赛场,克服严寒、起早摸黑,只为呈现无与伦比的冬奥。他们说,这是光荣使命,更是难得经历。
本期《新闻一线》主播鹿铭邀请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体育新闻部主任、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的袁虹衡,新京报首席记者孙海光,新京报冬奥探访类视频《冬奥鲜探》出镜记者徐美慧,一起来聊一聊他们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备举办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难忘的故事。
???
本期嘉宾
袁虹衡/YuanHongheng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体育新闻部主任、中国体育记协晚报分会会长,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
“
35年见证三次申奥
能够获得这个荣誉非常激动,也是对体育媒体记者的一个奖赏。但是我自己感觉很不安,因为我的很多同行工作比我更辛苦,表现更突出,成绩更优异,我只不过是更幸运。同时,这也是我新闻工作生涯的几乎一个句号。我已经做了35年的体育记者,经历了9届夏奥会、10届冬奥会,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壮大。而且特别幸运的是,我经历了北京的三次申奥、两次办奥。从年摩纳哥在蒙特卡洛申办年奥运会44比46两票之差输给悉尼;年在莫斯科申办年奥运会拿到了北京奥运会的主办权;年吉隆坡赢得了北京冬奥会的主办权。这三次申奥经历体现了中国完全不一样的三种状态,从年我们对国际形势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惜败,年我们的国力大大增强,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到年已经是“舍我其谁”、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
最早走出国门的是体育记者
体育记者是历史的见证与记录者,我国最早走出国门的也是体育记者。是体育记者把媒体的眼光带向了世界,又把世界体育比赛带回来。我在年去英国谢菲尔德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采访的时候,看别人的各种设备还觉得十分新鲜,当时我们有个手机大小的录音机就觉得是很先进了,一个本一支笔就是全部的装备。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可以很自豪地说,中国的媒体融合发展是全球第一流的,是最丰富最多彩的,各类媒体做出的媒体融合的新产品让人眼花缭乱,传播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冬奥报道,最大的同题竞争
历来奥运会有两大战:第一是竞技大战,第二是新闻大战。奥运会的新闻报道是全球最大的同题竞争,大家都看一场球,这个时候才显现出媒体的实力和记者的功力。
“
优秀的体育记者要做专家型记者
记者工作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职业,每天的工作都在接触新鲜事物。从最初的铅字排版——现在对你们这些年轻人说起来都像考古了,后来变成胶印,到现在的媒体融合、海量的新闻,是过去完全想象不到的。曾经我们报道汉城奥运会时只有一个版面,生产工具只有本子和一根笔,前一天采写后一天排版印刷。而现在的记者,甚至在进入赛场之前工作就开始了,需要不停地往后方传消息。但是一个合格的专业体育记者不仅是进行信息的搬运,更应该进行解读、分析点评、挖掘幕后,要做一个专家型的记者,去为观众解读武大靖为什么能胜?为什么给任子威判进?现在的读者不需要你的消息,他需要你的专业解读、观点和认同。
???
本期嘉宾
孙海光/SunHaiguang
新京报首席记者,从事新闻工作20年,先后采访过4届奥运会、3届亚运会和4届全运会,以及澳网、法网、世乒赛等专项赛事。
“
新京报全覆盖式体育报道
本次冬奥会新京报举全社之力进行了报道。体育新闻部所有注册记者都到了一线,分布到北京、延庆和张家口赛区。这是新京报体育赛事报道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覆盖式报道。并且,这是一次大规模成体系冬奥会报道。从东京奥运会起,我们就尝试了不同的媒体传播渠道,如微博、快手和小红书。此次报道我们也沿用了东京奥运会的一些形式。此外,我们采用了音频形式,配上图片内容剪辑成画面,效果也非常不错。
“
采访运动员,从细节聊起
表彰大会过后,我约访了一些获得荣誉称号的运动员。很感触的是,他们都表示日后无论以何种身份,都会持续推进中国冰雪事业发展。采访运动员时,我们会从小细节切入。各个运动员对一些问题的回答是大同小异的,怎么让他们打开心扉?去聊一些生活化的内容是比较重要的。我会从家庭、家乡和个人生活等话题切入,去引导运动员聊一些感人的小故事和细节。
???
本期嘉宾
徐美慧/XuMeihui
徐美慧新京报冬奥探访类视频《冬奥鲜探》出镜记者、时*新闻部记者。
“
舍弃宏大叙事,以记者视角切入
年10月,冬奥相关场馆已经建成,公众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