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闻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青年教师风采刘沫潇从北外出发,走向世
TUhjnbcbe - 2022/5/13 15:40:00

刘沫潇

?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教育部、中宣部高校与新闻单位互聘交流“双千计划”入选人员

?本科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在清华大学完成硕博连读,博士期间,获国家公派留学资格,赴悉尼大学联合培养,为清华大学-悉尼大学联合培养博士

?获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学新秀奖(),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智园丁奖”(),青年新媒体学术研究“启皓奖”学术新秀奖(),硕、博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

?在CSSCI来源及扩展期刊、北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及译作20篇,主要研究方向是新闻基础理论、媒体融合、国际传播

?目前面向新华社国际传播实验班教授英语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

出走与归来

这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

年高考结束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复合型专业培养模式吸引了刘沫潇老师的目光,“我虽然喜欢语言,但我希望自己可以不止于语言,在学好语言的基础上开拓其他的学习领域。”刘老师说。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当时的英语学院国际新闻传播系)恰好与刘老师的期望适配,她在这里度过了本科四年。

本科毕业后,她希望自己可以从北外出发,走向世界,在更广阔的天地提升自我。在班上许多同学选择工作或出国留学时,刘老师报考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虽然备考过程艰难,但那段时间确是知识迅速积累、心理快速成熟的时期。”刘沫潇老师说。

清华大学硕博连读期间,导师王君超教授给予了刘老师莫大的帮助。王教授六年的言传身教让她深刻体会到:为人处事要谦和有礼,与人相处要注重细节,为学治学要脚踏实地。在悉尼大学博士联合培养期间,外方导师约翰·基恩(JohnKeane)教授也带给刘老师很多学术启发,成为她学术生涯的重要领路人。

(刘沫潇与两位导师合影)

“我想把我从导师身上学到的东西带给我的学生们,将导师的认真负责传承下去。”刘老师说。比如,她向导师王君超教授“取经”,采取了“设立规则、言传身教、定期督导、共同成长”的指导策略,为所指导的硕士生量身定制培养要求,设立注重品性培养、提升科研能力、重视专业实践、锻造外语优势、摒弃门户之见、严格遵守规定的“六条*规”。

年,刘沫潇老师博士毕业,此时距她第一次来到北外刚好十年。十年间,从北外到清华,从清华到悉大,再从悉大回到北外,刘老师在梦想开始的地方扎根。

自律与自觉

规划让我自由自在

采访期间,刘老师提到最多的两个词就是“自律”和“规划”。本硕博期间,刘老师均有明确的规划。本科入学,她就下定了读研的决心,想在掌握扎实语言技能的基础上继续深耕新闻传播学研究;读研后跟老师的第一次见面,她就表达了继续读博的想法,并开始积累论文发表经验;博士入学前,她明确了三年毕业并进行出国联合培养的目标,并以此规划学习和研究,敦促自己按时完成目标。刘老师表示,“十年求学,虽然面对各种挑战和变化,但我认为自己始终把握着人生大方向,这与每一阶段清晰的人生规划密不可分。”

“一个懂得规划的人,可以过得更加坚定和从容,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可能时,能够保有梦想和内心的坚守,坚定自己想要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刘老师在与级本科新闻班同学第一次见面会上的发言,也是她求学十载的经验之谈。

受益于良好的规划,她希望同学们能尽可能地少走弯路。为了让同学们在大学期间少些迷茫和急躁,度过充实有意义的暑假,作为班主任,刘老师带头在班级开展了“暑期计划大作战”,与同学们在共享文档内一起填写暑假计划和执行情况,互相监督,共同成长。

(刘沫潇与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的合影)

真实与真相

在批判中成长成熟

十年求学生涯给刘老师带来了很多改变,学识的进步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思想上和心态上的变化。“通过不断的阅读、调研、上课和思考,我更加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性,更加体会到面对复杂的世界和滚滚而来的信息洪流,需要的不是无所不知的天才,而是敢于承认自身局限,可以对‘真相’‘真实’‘事实’等‘最终词汇’进行持续思考和批判的‘明智公民’。”刘沫潇老师说。

“新闻真实”是刘老师的博士论文主题也是她近年来的主要研究兴趣之一。她对新闻真实的思考最早始于硕士研究生阶段,针对当时频发的“新闻反转”现象,她与导师王君超教授合作,撰写《论新闻的“反转”》一文,探讨了“新闻反转”与“假新闻”的区别以及事实核查制度的缺失对“新闻反转”的催化作用。年底,恰逢著名*治学家、悉尼大学约翰·基恩教授来北京大学讲学,刘老师就讲座主题之一的“后真相”对基恩教授进行访谈。那次访谈成果不仅发表在权威期刊《国际新闻界》,还促使刘老师把新闻真实的研究推向深入,从更广阔的哲学层面进行探究。

刘老师通过博士论文的研究,得出:新闻真实是一个基于语境的、复杂的、多维度的问题,其内涵既有历史发展也有地理差异,并非普遍有效或不容争辩。有关真相的简单化认知及其所依据的教条和偏见值得怀疑,特别是认为“客观反映现实”即是“呈现真相”的“真理符合论”。刘老师的研究还创造性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内涵,提出真理在马克思看来既不是主观符合客观,也不是客观符合主观,而是一个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双重对象化过程,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实践问题,具有实践性、批判性和人民性的特点。

在刘老师主讲的英语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她也注重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引导学生对西方所谓的倡导“客观”、“平衡”的“新闻专业主义”和“客观真相”进行批判性反思。

此前,刘老师已围绕“新闻真实”主题发表多篇论文,年,刘老师的专著《全球视野下的新闻真实探索:理论阐释与实践考察》即将付梓。正如刘老师在此书的后记中写到,这本书既是对她过往研究经历的最好总结,也是她以大学教师这一新的身份开展学术研究的起点。

十年求学毕,教书育人始。从这里出发,走向世界。

采访

*莞茹

指导教师

张楠

排版

罗颖楠

审核

刘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年教师风采刘沫潇从北外出发,走向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