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为新入学的研究生举办了一次讨论会,重点讨论如何与博士导师有效沟通,并归纳出了一份“沟通指南”,并发表在nature上。
全面提升文章质量
科研成果需要更加高大上的包装
中科幻彩长期致力于科研成果的可视化表达
可提供配图设计和原理动画展示等
全方位设计服务
为中国科研进步助力添彩!
封面/插图设计
科学动画制作
具体业务介绍请戳图片链接或详见后文
#文末还有免费绘图教程#
1
学会内省
在这份沟通指南中提到,要自己先弄清自己的沟通需求是什么,才能更好地让你的导师理解你的沟通需求。
所以沟通之前你要通过内省了解自己,比如你是在有弹性的期限内工作得更好,还是在没有弹性的期限内工作得更好?你更喜欢明确的指导还是自由选择自己的研究问题?您需要多少时间来准备与导师的见面?
如果你还不了解自己,不知道如何回答,那就向导师询问他们的研究重点,看看你是否适应。如果存在行为或者管理模式不适合你,可以与你的导师讨论,以防止冲突或误解。另外请教你的师哥师姐也很有必要。
在这些情况下感到不舒服是很自然的,但请记住,只有通过内省,你才能帮助你的导师给你针对性的建议。
2
设置正确的基调
这份沟通指南还强调在沟通中,一定要给到导师该有的礼貌和尊重,如果你有疑问,请谨慎行事。尤其是当你处于其他国家或文化的实验室工作时。
比如,可以先留心观察其他实验室成员和同事如何称呼导师;了解清楚导师的沟通风格,针对性的交流会比盲目交流的效率要高得多:
比如家长型的就多联系,多给他报告下自己日常进度;同事型的导师交流相对轻松,按周期说清楚自己的学业进程和困惑;学伴型的导师一定要摸清他的空闲时间,毕竟压力下,他真的太太太太忙了;传奇型的导师就随缘交流吧,毕竟能不能见到导师都还两说,交流的精力可以选择性的多给组里带你的学长学姐。
如果你加入了一个此前没有学生的新实验室,你可以询问导师他想创建的实验室规范和文化。如此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导师的关系就会自然而然地发展,会议等活动可能会变得更加随意或非正式。
3
定期重新审视长期目标
你可能需要暂时搁置一些研究目标,因为需要优先考虑更紧迫的任务,如课程、助教活动、辅助研究项目等。
但如果你得到了导师的资金支持,应尽量确保研究进展与导师的项目、资助时间表保持一致。如果存在出入,请与导师一起修改你的研究目标。
设定短期目标有助于将具有挑战性的长期目标分解为可管理、可跟踪的部分。学院通常会提供有关学位要求的文件,包括预期培养目标等,导师可以成为确保你没有偏离正轨的重要资源。
要实现这些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需要与导师进行讨论,这将帮助你在没有其他反馈的情况下稳步前进并充满信心。
4
重视一对一会议
在这次讨论会中他们提到,导师们都很忙,因此请充分利用每次一对一的会议,提前通知他们您要讨论的主题,从最重要到最不重要,并用一两句话总结议程,以及简述你在此次会议中的诉求是什么。
在会议期间,要积极主动。记下您应该跟进的主题及其优先级。由你的同行和导师,以首选的方式交流研究想法。
比如你的导师是否期望在一对一的会议中出现正式的幻灯片,或者对想法进行更非正式的讨论?之后,总结讨论的内容以及你的后续步骤。当你需要顾问采取行动或进一步投入时,请发送后续电子邮件,概述讨论的内容和你需要的内容。
5
保持灵活沟通
这篇文章还提到,在攻读博士的不同阶段,你的研究目标会发生变化(如完成一般要求、编写初稿或进行非专业领域的合作),与导师的沟通也会随之变化。
你可能需要更改与导师的沟通频率,可能需要不同类型的指导。这需要你利用过去的经验来确定哪些方法对哪些任务有效、为什么有效。
在早期阶段,如果每周给导师发送课题进展有助于你快速步入正轨,那么请你记住这一点;到了高年级,你拥有了更多独立性之后,沟通方式可以灵活更改。
刚开始与导师交流可能会令人生畏,但请记住,你的胜利也是他们的胜利。我们的经验表明,内省、尊重、积极主动、有意识的审视将有助于你进行有效的沟通,并为你的成功做好准备。
有些人可能道理都懂,但是沟通的时候并不知道从哪些角度去思考和了解自己的需求,也不知道要跟导师聊什么,下面这份问题清单也许能帮助到你:
沟通清单
1.会面
学生对于与导师的会面在频率、场合、时长方面应该有怎样的期待?
由谁来把握会谈进程、内容?
实验室会议是什么形式?
2.沟通
导师倾向于用什么样的沟通方式?
学生应该期待导师多快回复?
学生应该努力做到在多长时间之内回复导师?
当对于实验室、研究项目、行*管理有疑问时,学生可以考虑询问导师,而不是间接经由实验室经理、其他研究生?
对于重大项目和职责,学生应该预留多少时间提前请示?或在导师暂停工作期间,学生应预留多少额外等待时间?
3.实验室职务和责任
每个学生在实验室的大项目中有特定或主要职责(如:数据收集、任务管理)吗?如果没有,各种职责是怎样分配、协商的?
如果不是直接向导师请示、汇报工作,学生应该向谁汇报?
学生需不需要承担指导他人(如:本科生研究助理)工作的责任?
4.学生自己的研究
基于什么样的研究贡献,导师会把一项研究视为学生自己的,或者是整个实验室的?
导师会期待学生自行收集数据吗?
如果是,仅此一次还是一直都是?
导师有内部经费支持学生自己的项目吗?
如果学生开始了一个项目,却没能最终顺利发表成果,导师应如何处理这种情况下的资源、经费分配?
5、科研软件
在R软件(这是我们学院必修课教授的软件)之外,导师还希望学生学习哪些额外的统计、科研软件或技术手段?
6.学术会议
导师期待学生一年参加多少个学术会议?经费来源是什么?参会机会和经费支持是否建立在学生有成果展示的基础上?
7.论文写作与合作
合作关系的确定应该在什么时候、以什么形式讨论?
对于发表论文上的署名,导师有没有特殊期待?
学生提交给导师的论文初稿应该完善到什么程度?
对于导师为文章提供反馈的形式和特点(如精细程度),学生有什么需要提前知道的?
如果学生与实验室内其他同学存在合作,或与实验室外其他教授存在合作,这些合作关系该怎样处理?
导师对于学生公开与他人的合作关系有什么期待?是否需要在开展合作前就向导师请示?
导师对于不同合作者间的周转时间有什么要求?如果没有,时间进度该怎样协调?
8.工作、生活平衡
学生对于每周工作时长(以小时计算)应该有什么样的期待?
学生会被要求在晚上或周末工作吗?
导师对于学生在工作期间的实验室实际到岗有要求吗?在节假日呢?
实验室工作会和学校内部的假期冲突吗?
9.咨询
导师是否愿意接受学生关于课程学习的咨询?
对于临床方向的学生:导师是否愿意接受学生关于临床工作的咨询(如:工作量、形式、寻找实习的途径、对科研时间的占用等)
10.学院培养目标范围外的延伸与扩展
除了硕士项目、博士资格考、毕业论文开题、毕业论文答辩等明确写在《学生培养手册》的任务之外,导师是否还有其他额外任务需要学生完成?
对于完成写在《培养手册》内的任务,导师对学生在完成时程、节奏、项目范围、假设预注册等方面是否有特殊要求?
在其他工作上(如:申请经费、会议上成果展示),导师对学生是否有期待?
11.学院科研要求范围外的指导
在科研之外,导师是否愿意指导学生处理关于教学、临床工作、专业人脉的建立、职业规划、机构中潜在的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工作生活平衡等问题?
12.推荐信
如需推荐信,学生应至少提前多长时间向导师提出请求?
来源:知乎
三川关于沟通,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必须知道该说什么,一个人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一个人必须知道对谁说,一个人必须知道怎么说。"
以上问题清单仅供参考,如果真的有以上疑问,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根据适合的场合,用适合的语言去沟通喔~
随着科学可视化手段的不断升级
科研成果需要更加高大上的包装
让科研成果得到最充分的展示
中科幻彩长期致力于科研成果的可视化表达
可提供配图设计和原理动画展示等
全方位设计服务
为中国科研进步助力添彩!
封面插图制作·
年,我们一共设计了张封面作品,张插图作品,覆盖化学、材料、物理、生物、医学、农业、地理、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
以上作品均为中科幻彩设计制作并已公开发表
年,高IF期刊封面中稿捷报频频,我们帮助众多科研工作者在国际顶级权威杂志发表封面。
年,化学类顶级期刊Angew和JACS的封面中稿数量分别达到了22张和18张,继续领跑行业前茅。
年,Wiley旗下顶级期刊Adv.Mater.系列杂志封面中稿率稳居行业前列。
年,美国化学会ACS以及英国皇家化学会RSC旗下系列杂志封面中稿率再创新高,几乎每天都有封面中选发表。
年,与我们签约合作的单位已经超过一百家,其中不乏众多院士团队,我们也帮助许多期刊完成了封面改版设计,实现了升级换代。
以上为部分合作单位截图
科研绘图培训·
年,响应国家疫情常态化管理的号召,我们的线下培训开启了小班制模式,同时也定期推出免费直播课程为不能出差的科研人提供便利,录播+直播的形式全方位提供科研绘图技能援助。
年,我们推出了又一门实用培训课程——SPSS统计基础与进阶专题培训,为医学、生物、生信和交叉学科等方向的科研人员提供专业的统计软件的技能支持。
年,我们线下培训继续在全国各大城市陆续开展,共开设线下培训场,其中科研绘图基础班场,高阶班4场,生物医学培训90场,走遍了全国23个主要城市,并在北/上/广/深等全国二十多个城市基本实现了每月开设一场基础班培训。
具体课程介绍请戳图片链接或详见后文
#文末还有免费绘图教程#
科学动画·
继封面之后,科学动画正逐渐成为学术圈大佬们的新宠,科研表达的形式已经不局限于只是发论文、做封面,动画正在悄悄地占据科研表达的新领地。中科幻彩自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科学动画技术的研发,研发投入超千万,目前累计服务了国内超过一百位院士,十余次登上央视新闻频道以及顶级学术期刊。年,我们再次超额完成动画项目,作品先后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并在央视新闻频道、北京卫视等权威新闻媒体平台播出。
助力北京冬奥会
北京理工大学低碳技术管理团队自主设计开发了碳排放“测-算-控-谋”技术体系,科学量化了各项技术的减排贡献,实现北京冬奥碳减排行动评估有据可依、有数可查、有物为证。中科幻彩为其制作了相关科学原理动画视频,北京冬奥会期间在水立方、国家速滑馆等奥运场馆滚动播放,并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
中科幻彩制作,央视新闻频道播出
冬奥期间在水立方等奥运场馆滚动播放
暨南大学Nature成果动画展示
近日,暨南大学陆伟刚教授和李丹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MOF材料,其特征是一维通道,具有嵌入的分子口袋,在基本不同的压力下向丙烯和丙烷开放,这项工作提出了下一代筛分材料设计,在吸附分离中有巨大的潜在应用。相关研究工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上,中科幻彩有幸为其成果设计制作了科学原理演示视频动画。
观看完整视频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