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我国首次推出的“关税排除”制度?如何看待农业部等六部门“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联合发布会,发布会向外界释放了什么信号?这两个热点话题,在11日的新闻联播上连着足足说了7分钟。
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试行开展对美加征关税商品排除工作的公告,经国务院批准,11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对美加征关税商品第一次排除清单。
根据排除清单,对第一批对美加征关税商品,第一次排除部分商品,自年9月17日起实施。
其中,清单一所列商品,包括虾苗、紫苜蓿、饲料用鱼粉、润滑油、润滑脂等12项商品,自年9月17日至年9月16日,不再加征我为反制美措施所加征的关税。对已加征的关税税款予以退还,相关进口企业应自排除清单公布之日起6个月内按规定向海关申请办理。
清单二所列商品,包括饲料用乳清、脱模剂等4项商品,自年9月17日至年9月16日,不再加征我为反制美措施所加征的关税,已加征的关税税款不予退还。
下一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将继续开展对美加征关税商品排除工作,适时公布后续批次排除清单。
总台在配发的国际锐评《中方公布排除清单缓解经贸摩擦对在华企业影响》一文中明确指出,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第一批对美加征关税商品第一次排除清单,尽量减少经贸摩擦对在华企业的影响,体现出中方应对经贸摩擦一贯的冷静、理性,以及对企业和民众的高度负责。
中方对美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是为了捍卫国家核心利益与人民根本利益。中方坚决反对 升级,不会为反制而反制,而是内外兼顾,综合考量,持续评估各类企业所受的影响,充分运用自主降低关税等财税措施,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缓解困难。此次关税排除清单出炉,表明中国应对经贸摩擦的*策组合更加完善。
澎湃新闻注意到,这也是我国首次推出“关税排除”制度。专家分析认为,此举不仅创新了关税*策手段,也有助于稳定国内市场预期,最终惠及民生。是中方应对经贸摩擦冲击,维护民众和企业利益的冷静、理性之举。
来自中国国际商会法律服务部的陈怀生介绍说,有效地缓解我们国家相关行业、企业受到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这也是我们一个关税制度的一个实践、一种创新。
根据第一批对美加征关税商品第一次排除清单,主要涉及虾苗、紫苜蓿、饲料用鱼粉等部分农产品,润滑油、润滑脂等高端工业中间品以及抗癌原料药等,共计16项商品。一方面这些商品基本无法从美国以外市场替代,另一方面加征关税不利于相关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
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田志宏则表示,这一次我们选择排除的商品,应当说是产品的选择非常明确,(它)不是针对企业的,而是针对产品的。意味着所有进口和使用这些投入品的企业,都因此而能够降低成本。对整个行业发展是有利的,有利于居民的消费。
9月10日——11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美国全国商会联合主办的中美企业家对话在北京举行。此次对话主题是“中国、美国及全球经济”。
中方代表指出, 不利于中国,不利于美国,也不利于全世界人民的利益。加征关税反而伤及美国经济。双方应在科技创新、高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拓展新合作空间。
美方代表表示,贸易摩擦对美中乃至全球经济都产生不利影响,希望美中通过谈判协商,妥善解决经贸问题,共同引领世界经济、科技发展。
关于第一个话题,也是我们一直强调的,中美双方将于10月初在华盛顿举行第十三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无论结果如何,中方都会一如既往做好自己的事,用*策组合来减少经贸摩擦对在华企业的影响,冷静理性地应对一切挑战。
关于第二个话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1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集合了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六部门,主题是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有关情况。这一场发布会也被网友认为非常及时,网友说,相关部门出来正面回应,更利于老百姓了解当下的真实情况,也有助于稳预期,增信心。
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等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有关情况。
《意见》提出以保障猪肉基本自给为目标,猪肉自给率要保持在95%左右。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以种猪场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支持新建、改扩建规模养殖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对禁养区内异地搬迁的规模养殖场,要求地方落实养殖用地,优先支持异地重建。持续抓好非洲猪瘟防控,督促地方及时兑现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资金。截至目前,中央财*已专门安排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相关资金13.42亿元。在用地方面,合理增加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取消15亩上限。鼓励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四荒地”发展生猪生产。(澎湃新闻记者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