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北京市发出声音,将推动垃圾分类立法,并对混合投放垃圾设立最高元或以上的罚款制度。一时间,垃圾分类再次成为了人们口中热议的话题。事实上,我国每年的垃圾产量有4亿吨,一直以来多采取填埋处理的方法,而就在北京市,每天也会产生将近2.6万吨的生活垃圾,人均每天1.1公斤。目前北京有29个垃圾处理终端设施,都在满负荷运转。时至今日,垃圾分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近日,记者走访了北京多个小区,用镜头记录下垃圾分类的现状。
记者首先来到的是位于东城区崇文门附近的一个小区,这里是北京市其中的一个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在小区明显的位置,摆放着一排智能垃圾回收系统,以及标有分类内容的垃圾桶。中宏网记者富宇摄
现场的垃圾分类指导员正在介绍垃圾的分类。生活垃圾一般分为四类:厨余垃圾、其它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是循环利用的,报纸、纸箱、饮料瓶、易拉罐等等由再生资源企业回收利用;厨余垃圾是厨房产生的,像菜叶菜帮,剩饭剩菜等;其他垃圾是保鲜膜、塑料袋、纸巾等,可送到焚烧厂发电或填埋;有害垃圾是对身体和环境有害的,如废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油漆等,需用特殊方法安全处理。中宏网记者富宇摄
一位居民使用将厨余垃圾扔进智能回收桶内,还不忘将垃圾袋扔到旁边相应的桶内。中宏网记者康书源摄
垃圾分类指导员演示如何使用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她通过人脸识别,打开垃圾投放口。居民使用时需首先用手机下载APP,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