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时分,在京城什刹海,站在银锭桥西望,碧波倒映着绿柳、霞光,归航的作业扁舟点缀其间,远处的群山依稀掩映,构成一幅诗情画意的宁静画卷。
“银锭观山”,是清朝时期民间评选出的“燕京小八景”之一,更是老城内唯一展现山水城相融的景观视廊。然而,此前走上银锭桥,您会看到一栋“冒头”的高层建筑横插在山水之间,很是煞风景。医院的新北楼。如今,这栋楼地上11层已全部拆除完毕,成为北京数十年来罕见的建筑降层案例。
“文化底蕴毁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要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时多次为老城保护指明了方向。一边恢复历史景观,一边谋划功能疏解,医院的改造提升作为减量发展与老城保护的双重样本,为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积累了宝贵经验。
●突兀建筑如鲠在喉
天气晴好时,站在衔接前海和后海的银锭桥上向西北眺望,近处水波粼粼,翠柳扶风,远处天高云淡,西山朦胧,碧水青山的美景尽收眼底。“银锭观山”因此得名。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北京一些高层建筑也陆续出现在了以平房四合院为主的历史文化街区,显得十分突兀。位于西海南侧的医院新北楼就是其中之一。
地上11层、建筑最高点约52米,新北楼的体量和高度对什刹海周边平缓开阔的城市天际线造成了破坏。而且,它正处在“银锭观山”的景观视廊里,把连绵起伏的西山山脊线硬生生“截”成了两段。
视线转回医院老院区。从外观上看,在“自家”院子里,新北楼也显得很不协调。在棍贝子府原址基础上建设而成的医院,拥有一座名副其实的“王府花园”,水池、假山、古树和部分老建筑尚存,亭榭清雅,景致独特。年,棍贝子府花园被评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巧合的是,就在同年,新北楼建成投用。三十多年来,新北楼的高层建筑风貌对于文物周边历史环境的保护也造成了不利影响。
直面历史遗留问题,首都城市规划部门决心再现“银锭观山”历史景观。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年-年)》明确提出,应“保护重要景观视廊和街道对景”“恢复银锭观山景观视廊”。《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年-年)》也将“银锭观山”列为核心区36条战略视廊之一,并为其进一步划定管控范围、明确管控要求。
●历史景观露出真容
“景观视廊是个专业名词,但其实不难理解。”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玉民举例,比如站在正阳门箭楼往永定门或祈年殿方向看,两点之间没什么遮挡或者干扰,这就是一条通透的景观视廊。
以一系列历史标志性高点建筑为统领的景观眺望视廊系统,是北京老城重要的空间形态特征。“原来的建筑是有空间秩序的,这种秩序让我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维护这种空间秩序是保护北京老城空间形态的必然要求。”刘玉民解释。
具体来看,“银锭观山”视廊管控范围是以银锭桥为视点,沿后海水岸线走势向西北眺望西山的扇形区域。视廊范围内,建筑物、构筑物高度不得过多遮挡西山山体,应完整展现连续起伏的山脊线景观,塑造水面、树木、山体由近至远层次清晰的传统景观风貌。
从“银锭观山”的视角看,新北楼的高度已经越过了西山山脊线,改造势在必行。这也是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必须确立的标杆。
今年“五一”假期前夜,一场大搬迁开始。由于前期安排得当,绝大多数住院病人已陆续出院。设备拆除、打包运输的同时,少量重病患者由医护人员分组接力转运,确保万无一失。5月3日晚,有张床位的新北楼全部腾空。两天以后,施工队伍进场,开始搭设脚手架和防护网,而后一层一层拆除,医院其他楼宇的正常运营。
目前,新北楼地上11层已全部拆除完毕,“银锭观山”景观视廊内不再存在破坏景观完整性的高层建筑。
●减量疏解迫在眉睫
新北楼的拆除再现了山水相融的城市美景,这是一条明线;作为暗线,医院的“减量”已酝酿多年。
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以来,“疏解非首都功能”成为北京发展的关键词,北京成为全国第一座减量发展的城市。
需要疏解的非首都功能中,就包括部分医疗功能。扎根北医院,空间十分有限,每天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不堪重负,医院周边的环境整治成为大难题。在骨科排名全国第一的医院新街口院区,住院床位也是格外紧张。
“医院近一半的患者都来自京外。”市发改委副主任李素芳直言,面对这些患者,老院区条件有限,患者就医环境不好,周边区域“压力山大”。
“不到一公里的路,能堵40分钟。”一位家住医院老院区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医院的车流高峰,他经常早上6点多就出门上班。医院常务副院长蒋协远也介绍,由于前来就诊的主要是骨科患者,大部分由亲友开车送过来,但老院区停车设施有限,经常得花大把时间找车位。
疏解迫在眉睫。年,医院在现有回龙观院区的基础上开建二期工程。与此同时,积水潭老院区启动“减容”——新北楼的拆除计划被摆上了台面。
“医院的时候,新北楼正在盖,后来很多年轻骨干都在这楼里成长起来,大家情感上依依不舍。但为了古都风貌保护,我们坚决服从大局。”蒋协远副院长表示。
新北楼拆了,医院减下去的空间如何补充?从年开始,市发改委、市卫健委、市医管中心已经为医院谋划此事。“前前后后一共有三四版方案,每一版方案都第一时间来征求医院的意见。”李素芳说,经过多次论证,医院疏解方案正式敲定,利用位于昌平的西城医院项目建设新龙泽院区。
这次拆除,恰恰实现了医疗卫生资源疏解的“增减挂钩”:适当调节新街口院区的规模,缩减床位约余张,改善院区环境,缓解交通拥堵和就诊服务压力;新龙泽院区启用,设置床位张,目前的门诊每日放号量个左右,后续预计门诊量能达到人次左右。
●风貌整治留住乡愁
“拆除医院新北楼,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核心区控规的重要举措,为疏解非首都功能带了个好头。”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除了医院之外,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等多家市属医疗卫生资源都在向外疏解建设新院区。随着新院区逐步投用,本市将有序调整中心城区老院区功能,压缩门诊规模和床位数量,进一步优化全市医疗资源配置布局,改善市民就医体验。
与“减量”相呼应,北京将把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老城整体保护好,重塑老城独有的壮美空间秩序,进一步强化首都核心功能。
刘玉民表示,将统筹研究医院老院区后续整治提升工作方案,推动什刹海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和保护工作。在此基础上,本市将按照核心区控规有关要求,严格控制36条战略级景观视廊内的在途项目和新建项目,确保不再新增影响景观视线的建筑。
“鼓楼西接后湖湾,银锭桥横夕照间。不尽沧波连太液,依然晴翠送遥山。”这是“银锭观山”美景的动人写照。以老城整体保护为目标,统筹考虑风貌保护、城市安全与减量发展,北京核心区将实施最严格的建筑高度管控,重现舒朗壮美的空间秩序,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栏目主编:秦红
本文作者:北京日报
文字编辑:李林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