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岁的郑福来老人,是北京市丰台区宛平城人,义务讲解抗战故事60多年,入选过全国“时代楷模”。今年抗战纪念日,老人在卢沟桥上参与了一场90分钟的网络直播,获得了30万网民的围观和点赞。
在推动区域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北京市丰台区大胆创新实践,动员和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基层宣传工作,组建“社区新闻发声人”队伍,让基层群众成为新时代传播正能量的“网红”,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和社区文化建设。
镜头对准社区话筒交给百姓
如今在宛平城,爱唱红歌的“院儿长”张耀、“雷锋车队”队长王凤进、“北京榜样”刘宝中等,像郑福来老人一样,纷纷加入“社区新闻发声人”队伍中来。他们用百姓的视角、接地气的语言,推动中央精神宣讲深入到千家万户。
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的声音怎样传播才能深入人心?区县媒体如何深度融合,才能壮大主流舆论阵地?
丰台区积极探索基层宣传规律,创建“社区新闻发声人队伍”,坚持*媒本色,突显群众媒体、社区媒体、公益媒体功能,构建“一三三”融媒体工作体系,即一个“区级融媒体中心”,丽泽金融商务区、丰台科技园区、宛平城地区三个“重点区域融媒体分中心”,个“基层新闻采集点”;在东高地、方庄、云岗、宛平城、马家堡、右安门等6个街道成立“社区新闻发声人”工作室,将镜头对准社区,把话筒交给百姓,讲述身边的故事,做到“发现身边好榜样,讲述社区暖故事,传递社会正能量”。
像东高地街道,已有40多位居民成为社区新闻发声人。他们中既有教师、航天科技工作者,也有企事业单位退休干部。丰富的行业背景、较高的文化素养、不同的年龄层次,既能全面反映社区百姓的诉求,又能精准宣讲*的方针*策,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年3月8日,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飞进来到丰台区融媒体直播指挥调度中心,与东高地街道社区新闻发声人进行互动连线,他鼓励大家:“你们做好了,基层的群众思想工作就做好了。”
他们有故事、爱发声、会宣传
李悦是丰台区融媒体中心的一名记者。在她的手上,许多大爷大妈成为了“网红”。从零基础开始,一场场专业培训课开讲了。李悦手把手教他们如何发现新闻,如何拍摄和制作新闻。
李悦回忆说,融媒体中心制作的第一部百姓短视频,就叫《没听过?首都有一群新闻发声人》,视频播出不到6个小时,浏览量就突破了万。
丰台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融媒体中心主任乔晓鹏告诉记者,两年来,融媒体中心先后举办了五期社区新闻发声人培训会,群众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发声。目前,丰台区多个社区(村)的近千名群众参加了培训,社区新闻发声人覆盖全区21个街乡镇。
社区新闻发声人最大的特点是有故事、爱发声、会宣传。梁丽华从社区书记主任岗位上退休后,“重新上岗”,成为东高地社区新闻发声人、工作牵头人,她不仅要策划宣传主题,培训社区新闻发声人,还要随时拿起手机记录新闻发声人的精彩瞬间。67岁的张春林顶着寒风,来到地铁万源站,拍摄八号线通车后第一辆列车飞驰入站的情景。他说:“我想通过我的镜头,将东高地的发展变化传播出去,让大家都能看到东高地的美好。”
社区新闻发声人以自己的视角发现美,传播美,让一批有代表的典型人物和感人故事不断涌现。东高地社区的金声与吴文祺夫妇,是一对年逾七旬的老教师,教书育人备受敬重。吴老师成为社区新闻发声人后,发现自家四代21人从事教育工作,总教龄超过年,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成为家风代代传承;年过八旬的郑振祥老人,十几年来免费为居民磨了多把剪子、菜刀,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磨刀爷爷”。他们都成了身边的榜样,对历史的坚守,对家风的传承,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点亮一个人,照亮千百人”
年至今,丰台区融媒体中心制作了80多部公益短视频,以社区新闻发声人为主人公,讲述他们自己身边的小事,人物亲切熟悉,故事真实感人,引起了老百姓的强烈共鸣,每部短视频浏览量都超过了百万,产生了“点亮一个人,照亮千百人”的精准传播效果。《拉的都是家里人,这样的公交司机真少见》《最新发现!北京大爷送您回家过年》两部短视频获国家网信办“百部网络正能量动漫音视频作品”优秀奖;短视频《你是我的眼》入选国家新闻办主办的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全国总决赛。
社区新闻发声人工作在社区,生活在社区,最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和群众能聚到一起,说到一块,赢得了群众的充分信任,他们也积极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去。如今,遇到急事难事,社区群众就会找社区新闻发声人帮忙解决。社区的路面年久破损,池塘防护设施不足,社区新闻发声人积极呼吁;小区里垃圾堆放有问题,社区新闻发声人在环境建设“随手拍”